1、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2、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A.A
B.B
C.C
D.D
3、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横坐标 | 纵坐标 |
A |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B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 加入铜粉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C |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D |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 加入水的质量/g | 溶质的质量/g |
A.A
B.B
C.C
D.D
4、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6、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7、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8、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等行业;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过硫酸铵中硫(S)元素的化合价 ( )
A.+7
B.+6
C.+4
D.-2
9、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0、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13、多种途径可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
C.过滤
D.沉淀
1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5、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7、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8、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9、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全部溶于水的是
A.BaCl2、NaNO3、MgSO4
B.AgNO3、BaSO4、MgCl2
C.AgCl、CaCO3、Al2(SO4)3、
D.ZnSO4、Cu(OH)2、CuSO4
21、不含有原子团的是( )
A.NH4Cl
B.MgCl2
C.KOH
D.ZnSO4
2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Cl溶液(H2SO4) |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23、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2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④五氧化二磷⑤石灰石⑥C70⑦液氮.
A.③④⑤
B.①⑤⑦
C.④⑤⑥
D.④⑥⑦
25、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仅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B.
C.
D.
26、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27、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
(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因为铝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防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2)用铝、铜制导线,主要利用其具有良好的_____。菜刀、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因为_____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发生了反应。家庭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_
28、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硅原子______;
(2)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
(3)硝酸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______.
29、家庭用天然气作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0、如图是某同学“自制汽水”的配料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除水以外,新鲜果汁中还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⑵下列可用于测汽水酸碱度的是(__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 pH试纸
⑶制汽水的过程中,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请再举一例小苏打的用途_____。写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⑷塑料瓶可用来盛装汽水,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塑料瓶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
B.该材料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C.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3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g;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___;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3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化学用语表示
①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_____;②氯化钡中的阳离子_____;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④汽水中的酸____。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①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___,此类物质可调节新陈代谢,维持健康。
②洗涤油污时加入适量洗涤剂,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
③皂角素是一种碱性的物质,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_(填字母序号)来涂抹止痒。
A 食醋 B 稀氨水 C 稀硫酸.
④日常生活中可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分泌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3、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制取的一种常见气体,既能用C装置收集又能用D装置收集,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用KClO3(MnO2)制取氧气,装置A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若用改进后的装置A制取氨气(NH3),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 B.浓氨水和浓硫酸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
若氨气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氨气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5)实验小组制取的某气体可用装置E收集,制取该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4、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2)地下水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应软化后使用。
a.检验硬水常用的是物质是_____。
b.如果某地地下水钙、镁离子含量过高(假设主要以CaCl2、MgCl2形式存在),可先加入适量的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再加入适量的纯碱后生成沉淀,即可将水软化。
(3)我市不少村镇小型河沟中藻类疯长,说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正确选项有多个,请选填字母序号)。
A 化学肥料流失到河中 B 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含磷洗涤剂
C 人畜的粪便流失到河中 D 工业废水的排放
35、第二开明中学初一(7)班在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蔬菜、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分为碳酸钠)等用品。
(1)携带过程中,小锐不慎将装有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重新区分,应选用_____(填携带的用品名称)。
(2)小明生火后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一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小秀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咸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后,小俊用干部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36、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短文中带括号的部分。
同学们一定见过晶莹剔透的水晶,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__________,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很高,硬度很大,不溶于水,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缓慢反应。高温条件下能与CaO反应生成CaSiO3,(CaSiO3中硅元素显+4价) ___________;(二氧化硅还能与氢氟酸(HF)反应生成氟化硅和另一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37、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放入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拦后并降温至20℃,现象如左图所示,有关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左上图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2)20℃时14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上图中A中上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B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上图中B、C、D烧杯里的溶液都可能是饱和溶液
C 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E 20℃时可用40%乙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 用装置B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通过装置B、E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_____。
(4)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F装置与______装置相连接 (填数字编号) 。
39、取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l0g,向其中加入l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测得溶液的质量为83g.
求:(1)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0、在实验室里称取7 g含有杂质的锌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 g。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