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生态实例与相关原理对应关系不准确的是( )
A.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易于生物生存—遵循自生的原理
B.西北干旱区域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违背协调原理
C.生态建设既考虑生态又关注民生—遵循整体原理
D.单一人工林易爆发虫害—违背了循环原理
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C.过敏反应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失所致
D.防止肿瘤的发生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
3、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4、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脑干、下丘脑
D.下丘脑、脑干
5、下图为人类记忆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
B.记忆过程均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
C.第一级记忆的形成需要加以“注意”
D.重复和运用是长久记住信息的有效途径
6、我国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种植的方法,使得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沙漠变成了绿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漠变绿洲后,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增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种植能体现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显著特征
7、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化合物,④~⑨代表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
B.⑤的活化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C.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8、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中的每一个层级均代表一个营养级,其中不包括分解者
B.海洋中某时刻可能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上宽下窄倒置的生物量金字塔
C.消费者个体大,生产者个体小的生态系统常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通常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上窄下宽的能量金字塔
9、关于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脑干和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②当你在草地玩耍时,突然窜出一条蛇,你能控制自己跑开,说明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支配
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④某同学认真写题时,此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S区、V区参与
⑤迅速眨眼是一个神经中枢在脊髓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⑥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⑦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时,就确诊为抑郁症
⑧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D.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1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浓度的2,4-D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
B.使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喷洒已长足的西瓜,可促进西瓜成熟
C.用适宜浓度膨大剂喷施草莓浆果,可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
D.生产啤酒时常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因为赤霉素可催化种子中淀粉水解
12、将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公园是很多地方环境改造的一种趋势,改造时需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的重建与维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渗流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过度失水不易成活
B.垃圾填埋场土壤中富含有机物,可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C.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和维持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D.如果没有人类的改造,垃圾填埋场也会进行演变,人类只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13、“山水画卷,郴州相见”,郴州以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了一幅绝美郴州画卷。仰天湖大草原是中国最南端的高山草原,一度因过度开发和放牧,草场损毁、土地沙化流失。通过实施禁牧封育、生态修复等措施,仰天湖水面面积由20多亩增至近70亩,草原覆盖率由64%提高至91%,成为郴州一张靓丽名片、打卡胜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牧封育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仰天湖生态修复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自生等原理
C.仰天湖景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
D.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多年前某林场为了短期内增加经济效益,大规模砍伐林木,搞“砍树经济”,造成林木大面积退化。为了恢复林场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了“禁伐令",并引导农户发展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中药材等,生态逐步得到恢复,既给林场带来生态效益,又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砍树经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B.“禁伐令”实施后,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此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
C.生态恢复的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自然发展,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D.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又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15、运输时的磕碰、切开后放置过久都会导致果蔬发生酶促褐变,其原理是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PPO)会催化无色的单酚氧化成醌,醌与氨基酸、脂肪等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有色物质,进而形成褐变。研究发现,环境中CO2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发生无(厌)氧呼吸,进而使有害物质积累,膜系统损坏,最终加速褐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PO的作用是降低单酚转化为醌的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正常细胞内的单酚和PPO被膜分隔在不同区域
C.高CO2时,直接导致膜系统被破坏的物质可能是酒精
D.将苹果用沸水处理后,高温会破坏膜系统加速褐变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物理信息
B.雄孔雀面向雌孔雀开屏、蜜蜂跳舞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
D.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17、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18、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接触同种甲流抗原时,记忆T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结合病毒抗原
B.B淋巴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导致其裂解而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甲流病毒,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19、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
B.捕食风险增强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
C.捕食风险增强了高密度种群的繁殖力
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
20、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实验离不开科学方法,下列有关科学发现史、生物学实验与科学方法、结论等的配对,正确的是( )
A |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 | 摩尔根的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 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C | 威尔金斯等获得DNA分子的衍射图谱 | 物理模型,为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提供了证据 |
D | 班廷的摘除胰腺、结扎胰管等系列实验 | 减法原理,证实了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
A.A
B.B
C.C
D.D
21、小帅上身只穿着短袖去跑操,出门顿感寒风料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扛了个寒战,他返回穿外套,并迅速跑到跑操队伍,三圈过后,他大汗淋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寒战”能增加产热,属于神经调节过程
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生理性调节
C.跑操结束后大汗淋漓,此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跑操过程中肌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消耗的血糖
22、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23、进行长跑运动时饮用含有特定成分的“运动饮料”能有效避免出现低钠血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饮料中含有的Na+和K+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主要成分
B.运动大量出汗导致Na+流失过多是引起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
C.运动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运动时出汗多,及时饮用运动饮料能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相对稳定
24、科学家利用大豆幼苗研究生长素的相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运输
B.乙组大豆幼茎切段倒转的目的是排除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可以通过检测两组受体琼脂块中是否具有放射性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D.实验结果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切段生长的作用
25、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刺激”可由哪些因素引起?如_____________。
(2)图中的“激素Ⅱ”和“激素Ⅲ”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3)图中的“(+)”和“(-)”分别表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6、如图2—3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含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问: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 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两类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 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 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27、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正常果蝇表现为野生眼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野生型果蝇与亮红眼果蝇数量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中雌、雄个体数相当,该实验可得出亮红眼突变是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突变。
(2)除了亮红眼(e)突变型果蝇外,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a)、猩红眼(d)等类型,两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和3号染色体上,亮红眼基因e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研究人员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 F1 | F2 | ||
♂ | ♀ | ♂ | ♀ | |
野生型 | 25 | 26 | 91 | 93 |
突变型 | 0 | 0 | 70 | 72 |
分析实验结果,研究人员认为亮红眼突变基因e不在2号染色体上,他们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若不考虑d基因,该杂交实验中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3)有关资料表明,亮红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亮红眼与猩红眼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还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造成的。(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8、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代表物质分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____,图乙表示____,图丙表示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______,其主要直接来自____(物质名称)。
29、内蒙古某校学生对周边的草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相应的图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样方面积(S1-S6)与所含物种数量的关系,若要调查格桑花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应选____________。若要调查黄鼬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上不同区域地表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结构。在较为干早的地区分布有东亚飞蝗,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3)若该草原的营养结构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各种群同化量如下表。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量(J/hm²·a) | 1.1×108 | 2×107 | 1.4×109 | 9×107 | 2.4×106 |
该草原的营养结构中,D代表表格中的种群________,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若丁的数量锐减,则短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b、e中的能量最终以_________形式散失,D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D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30、图甲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解,图乙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投喂量(单位:×106 J/(m2·a))。请据图回答:
(1)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蛇占据的营养级有_________。
(2)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鸟的数量将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已知蛇的食物来源为蟾蜍:鼠为2:1,则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千克。
(3)图乙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106 J/(m2·a)。鱼类和食鱼鸟类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31、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矮杆、抗倒伏(A)对高杆、易倒伏(a)为显性,易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由AaBb经过e、f过程培育出AAbb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AAbb,F2的矮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中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AABB或aabb通过g过程来培育出新品种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过程h中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该方式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过程a、b、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a、e、f的优势是___________与过程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d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3)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效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
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