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南昭通2025届高一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秦朝建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大一统的需要

    B.规范官员施政方式

    C.完善社会基层治理

    D.增强秦朝国家实力

  • 2、据《礼记·礼运》记载,昔日盛放奉献给祖先和天地神灵美食的陶器、石器演变成了铜器、玉器、漆器,其使用者也由最初的氏族首领、酋长演变为国君、帝王, 但礼器的性质未变。材料旨在说明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

    B.生产力进步推动礼器变化

    C.中华文明呈现出迷信色彩

    D.早期的权力体现神权色彩

  • 3、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加速了全国的解放。该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4、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图为秦长城的是(     

    A.

    B.

    C.

    D.

  • 5、“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材料中的“联军”发起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下图所示的戴帷帽骑马仕女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葬。这些女俑的衣着装束与当时的长安有着一样的流行时尚。据此推知盛唐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骑马成为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C.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

    D.尚武健身社会风气受到推崇

  • 7、如图是某个王朝版图的局部,该王朝是(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 8、考古学家指出,内蒙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左右。依据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纹饰蕴含着甲骨文的影子。这可以用来说明,甲骨文是(       

    A.国家初始形态的表征

    B.原始手工业发展下的结果

    C.文化发展演进的产物

    D.草原部族图腾文化的体现

  • 9、1919年5月19日,甘肃女学生邓春兰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北大解除女禁,并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男女教育平等,后来她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女大学生。自此,各大高校开始招收女学生。据此可知,当时(     

    A.西方思想影响社会变革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D.教育革命全面开展

  • 10、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原配申后及其子宜臼的太子位,而以褒姒及其子取而代之。被废的宜白不得已出奔其母舅之国申国。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据此,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周幽王(     

    A.实行内外服制

    B.推行了分封制

    C.破坏了宗法制

    D.强化礼乐制度

  • 11、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隐逸恬淡的“山林气”;唐代楷书则有一种中正平和,端稳凝重,法度谨严的“庙堂气”。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法(     

    A.深受主流思想演变的影响

    B.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C.体现严谨工整的审美需求

    D.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

  • 12、1942年3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英军兵败如山倒,接连向中国告急求援。国民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联合国家宣言》的基本精神,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但很多将士埋骨异乡。对中国远征军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远征军承担起缅甸战场反法西斯主力军的重任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是为了救援美英联军

    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肩负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组成部分

  • 13、下列叙述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 14、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中国在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这(     

    A.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C.说明谈判是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D.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15、“在庄园里,不仅有大批农奴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还有大批奴隶在手工作坊里劳动,他们包括面包匠、铁匠、鞋匠、旋盘匠、炮匠、木匠、酒工等.另外,还有渔夫、狩猎人等.”这说明庄园

    A.分工比较细密

    B.社会等级森严

    C.商品交换频繁

    D.实行政治独立

  • 16、19世纪末,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然而当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这些基本政治主张却被束之高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维新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D.维新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17、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

    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

    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 1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D.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9、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B.神农氏画像石刻

    C.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D.东汉《四民月令》

  • 20、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有“九天闾阖开官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他们的这种诗歌风格(       

    A.反映了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

    B.反映民族交融的情结和氛围

    C.折射出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 21、下表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籍记载,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文献

    出处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A.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

    B.效仿中原衣冠制度

    C.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22、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 23、一月也叫古时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D.中央集权

  • 24、下图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绘编的唐宋时期的制瓷业分布示意图, 由图中信息可推知      

    A.制瓷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B.两朝制瓷业发展受政治中心影响

    C.制瓷业分布主要由水路交通决定

    D.制瓷业分布与经济重心变化相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全国动乱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①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②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①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①时间:________年10月。

    ②意义: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 26、填空题:

    (1)商王直接控制王機地区,王畿四周由附属国控制,商朝的这一制度名称是_____

    (2)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个选官制度的名称是_____;隋朝建立后废除此选官制度,开始采用_____方式选拔官员,后来发展为科举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__________

  • 27、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________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________》,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 28、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________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 29、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________山脉。

  • 30、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

  • 31、中共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

  • 32、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_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_______,强化了对_______机构的控制。

  • 33、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将编号填入右空格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 (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孟子 (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 (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   )

  • 34、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将_______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___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___的方针,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怎样的?

  • 36、(1)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西欧庄园的性质?

    (3)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这三大帝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37、军机处谁设立的?特点?职权?

  • 38、宋元时期农业的成就?

  • 39、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