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南昆明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 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 例如: 在湘鄂赣地区颁布“不准女人裹小脚”“加大剪头发的力度”等法令,并取消了“童养媳”和“侍女”的规定。苏区政府意在(     

    A.解放群众思想

    B.推动经济发展

    C.进行文化建设

    D.提升生活质量

  • 2、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政府进行的没收官僚资本、银元之战、土地改革运动,它们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恢复了国民经济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完成了政权建设

    D.开启了工业化道路

  • 3、如图为“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朝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③这一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④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唐朝王室在继承隋《九部乐》的基础上,以地名、国名为乐部名称,编制形成了燕乐、清商伎甘。(传统音乐)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等十部乐,推动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了高峰。这折射出当时(     

    A.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B.文化上的兼容并包

    C.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

    D.统治者的生活奢靡

  • 5、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并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华佗

    B.《伤寒杂病论》——孙思邈

    C.《本草纲目》——李时珍

    D.《神农本草经》——张仲景

  • 6、在清初至近代百余年间,湖广稻米生产水平提升,“大江上下,浙水东西,每岁采运湖南(米谷)者帆樯相望不绝”。而在江浙,此时已“全赖湖广米粟”,广东也是“米谷不敷,仰赖广西,兼资湖楚”。导致这种稻米供需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长江水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

    C.湖广地区鲜有战争时局稳定

    D.西方输入改变沿海饮食文化

  • 7、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发布的时机是(     

    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 8、如表所示是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这些措施(     

    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收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募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A.强化了社会管控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抑制了土地兼并

  • 9、20世纪初,学界开展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梅兰芳开始了“京剧改良运动”,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戏剧行业(     

    A.实现了中西艺术的融合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探索着未来发展的出路

    D.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 10、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A.

    B.

    C.

    D.

  • 11、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 12、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

    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 13、下图是唐朝屏风绢画《弈棋图》和《仕女图》,图中西域女性的生活方式、服饰审美和绢画本身的绘画技艺都受到了中原地区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这一时期(     

    A.弈棋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趋向于追求显贵地位

    D.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 14、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

    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

  • 15、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6、它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简洁语言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它是(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 17、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 18、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速了清朝灭亡

    B.推动抗战胜利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思想启蒙

  • 19、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 20、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 1 号祭祀坑出土的龙虎尊(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右),两件文物成器时间不同,但形制和纹饰都极为相似,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领先世界

    C.自成体系

    D.多元一体

  • 21、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上海耶松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湖北汉阳铁厂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 22、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奉行“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结盟政策。由此可见(     

    A.世界局势决定中国外交

    B.两极格局不断走向瓦解

    C.外交政策根据形势调整

    D.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壮大

  • 2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B.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巩固了新生人民民主政权

  • 24、下图是1917年6月马星驰在《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近代思想与社会的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15-20世纪的世界历史演变”时间轴

     

     

  • 26、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 27、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________”的部署

    ③利用_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2.15)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________”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

    ①原因: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②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初步建立: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 29、土地改革

    (1)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

    ②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________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意义:农民从________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

  • 30、西北

    (1)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________地区。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 31、________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________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32、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印刷术之起源,曾有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在19世纪和20世纪开头二十年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资料中占有支配地位的观点,认为印刷技术完全是欧洲人独立的发明。相反观点的代表者则说:印刷术之发明并不在欧洲,而是在东方,远在传入欧洲以前中国已有印刷术了。伏尔泰也说:“他们(中国)发明了印刷术。在中国,在木板上刻方块字的工艺更为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更有学者认为可为中国是印刷术祖国的完全无可争议之证据的,就是第10世纪到第12世纪所出版的中国的古版书之存在。许多东方历史专家,特别是中国学学者,一致断然主张,印刷术在中国盛行,远较欧洲为早。

    ——摘编自于翠玲《民国时期中国印刷术研究的视野与思路》

    就材料中关于印刷术起源的不同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主旨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4、1937年9月________发表,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______。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36、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 37、丰台区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1)通过了解实践活动一,回答:火烧圆明园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哪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通过实践活动二的参观学习,结合所学,说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哪些努力?

    (3)如果你和朋友来到北大红楼参观,你要向朋友介绍发生在98年前的五四运动,你将怎样表述?(从时间、起因、经过、意义几个方面介绍)

  • 38、秦朝疆域及统一意义

    (1)秦朝的疆域四至哪里?

    (2)秦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 39、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时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为“伤痕遗产”。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给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要建立什么样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所学分析,为什么叶利钦会说美国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