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视力)
B.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看见)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敬爱)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做榜样)
2、下列各项中的两句,加点的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B.外连衡而斗诸侯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①臣虽(即使)下愚,知其不可 ②亏(毁坏,减损)无为之大道哉 ③居(居住)域中之大
④不念(想、考虑)居安思危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事物) ⑥虽董(督察)之以严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
B. 学不可以已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
B.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动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
不辞辛苦(推卸,动词)
D.越国以鄙远(卑鄙,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 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40回)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②敁敠: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成“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了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们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D.本篇文字虽然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多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2】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3】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思之之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忽而嬉笑怒骂,……无不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也。”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一首元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江上送客
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①。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②,夭斜落絮③,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注释:①桃叶江头渡:在秦淮河口。传为王献之送爱妾桃叶过江之处。
②薄劣:形容东风癫狂的样子。
③夭斜:形容飞絮飘荡的样子。
(1)赏析“无情桃叶江头渡”一句的妙处。
(2)有人说本词仅一“愁”字,读来却是处处皆“愁”,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三国志 ﹒华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召,辟引,辟除。《后汉书·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B.郡守,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C.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如“敕勒川,阴山下”之“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多才多艺。他是读书人,研读经书的同时,对养生术、各种药方都很精通,还能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
B.华佗对症下药。倪寻、李延两人病症相同,但华佗却使用不同疗法,因为他能通过表面病症看到里层病因。
C.华佗贪于钱财。他为一郡守看病时,索取许多财物却迟迟不给治病,携财逃跑还留信指责,气的人家吐血数升。
D.华佗消极反抗。华佗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无法接受被曹操役使的现实,因而消极反抗,终于因此送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10、阅读下面的图片及文字,根据图文含义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