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是非君子之道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________。
②开始时此书的流行令作者本人和出版商都大吃一惊,但现在作者已经可以对最近的销量飙升________了。
③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凡事都得靠自己,行进艰难,但也只能________了。
A. 处之泰然 随遇而安 安之若素
B. 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C. 安之若素 处之泰然 随遇而安
D. 随遇而安 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制度。汉武帝诏令天下察举孝廉和茂才。茂才就是秀才,是为了避汉武帝的讳。
B.东宫指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C.太子洗马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D.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5、被鲁迅评价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的一部先秦著作是( )
A. 《庄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空间站,被称为航天员的“太空之家”,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为早日建好新的空间站,进而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无数中国航天人夙兴夜寐,殚精竭虑。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就是这一征途上的重要节点,它搭起了空间站通向太空的“天梯”,将中国人在宇宙建站的梦想勾勒得更加清晰。
如果把空间站比作一个房子,要想建得好,离不开牢固的材料。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使命,就是把主要建材运上太空。搭好房子,还要添置物件,2017年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就像快递小哥,负责运输各类补给。房子布置妥当后,需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通过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进去“居住”。这三类火箭构成了我国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实现“房子+物品十人”的愿景。所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全面验证了火箭总体和各系统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协调性。这也说明:建设空间站,我们有能力正式动工了。
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航天综合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从 “一室一厅”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到由3个舱体组成的“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未来空间站,“户型”升级记录着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科技探索与追梦历程。从“装修”看,无论是让航天员实现更久在轨停留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还是单翼翼展约30米、用以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的柔性太阳翼,都秉持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理念,展现了中国科技进步的丰硕成果。
未来,除了核心舱“天和”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外,实验舱“问天”和“梦天”都将用于科学实验。
浩渺深空,行路漫长,接力“长征”,任重道远。当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宣告中国进入太空时代。现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让中国人在太空安家变为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在太空深处居住生活研究、勇攀科技高峰的又一个“家”。
(选自2020年6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空间站”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空间站是航天员居住的“太空之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
B.空间站由房子、物品和人组成,标准的“户型”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C.能否建设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唯一标准。
D.中国空间站将由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和“天和”三部分共同组成。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起了空间站通向太空的“天梯”,将中国人在宇宙建站的梦想勾勒得更加清晰。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构成了我国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C.从“装修”看,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柔性太阳翼都秉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等理念,展现了中国科技进步的丰硕成果。
D.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邀游太空,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太空安家梦。
7、(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2)《临安春雨初霁》中,点出“诗眼”,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词人在上片写出了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乐音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来写人们彻夜狂欢之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荀子《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②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③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蜩和学鸠用自己飞翔的状态来嘲笑鲲鹏,表现他们的目光短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4)骐骥一跃,___________;驽马十驾,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愁绪已出,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吹去做了颜料染秋荷,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了愁情之多。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蕴含之意。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4、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3日,中国青年报社发起的一系列致敬战“疫”青年的活动在武汉、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开展。这一天,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不同位置的“城市之窗”集体点亮最美的肖像,汇集最诚挚的敬意,传播最青春的正能量!
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中国青年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作为青年中的一部分——高中生,联系当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