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条街道,它的某个局部总是以一种窥斑见豹的意味,在视觉中呈现:火锅店油腻腻的桌子底下,落满了积雪般的劣质餐纸;排档店门口,则遍地是螺蛳壳和牙签。
②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③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④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⑤服务员拿出几卷壁纸,记者看了半天,只看到一些不知所云的韩文,中文标签却没有。
⑥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A. 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④⑤⑥
2、王国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提出做学问“三境界”归纳正确的是:( )
A.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辛弃疾《蝶恋花》。
B.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C.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晏殊《青玉案·元夕》。
D. 第一境界: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秦观《满庭芳》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各嘉宾围绕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持己见,一场有高度更有实战指导价值的圆桌对话,展望了电商发展的广阔前景。
②研究阐释中华传统文化,要从基础研究扎实做起,跳出模糊不清、大而化之的老调,理性探寻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
③近日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美轮美奂的日落照片,将南大西洋的这个日落场景形容为“一股巨大的火焰”。
④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倒退只能破坏近几十年来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福祉和生活水平的进步,而低收入家庭将首当其冲。
⑤丹尼尔从小就与水晶、玻璃做伴,其父亲经营着一家水晶切割小作坊,耳鬓厮磨下,丹尼尔的宝石打磨功力也逐渐增强。
⑥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坪村在未实施新农村建设前非常落后,筚路蓝缕,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通过农家课堂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整体居民收入得到提高。
②记者在现场看到,他拿出宣纸,泼墨挥毫,挥洒自如,写出“国富民强”四个大字,笔画苍劲有力,自成一体。
③如果教师只知道耳提面命,教学方式守旧刘板,不能在上课前做到胸中有丘壑,那要谈上好一节课纯属无稽之谈。
④人们常常为不期而来的意外而烦恼不已。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事实,为什么不勇于面对豁然开朗地面对一切呢?
⑤安倍希望以此为契机,扭转内阁民意支持率下跌的态势,倘若再出岔子,对安倍内阁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这次改组,安倍可谓如履薄冰。
⑥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初学者不能急于求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初学者的书籍作为教材。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妨碍
曹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确实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能够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妨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进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妨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要紧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要紧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确实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基本上视觉的震撼以及关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尽管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妨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进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要紧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截了当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它或直截了当或间接地妨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许多负面妨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因此,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峻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截了当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同意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同意,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要紧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同意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紧密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进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如此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进展。
【1】以下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妨碍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它直截了当或间接地妨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以下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差不多深刻地妨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进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依照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紧密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进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要紧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表达。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妨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进展。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从军行》)
8、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过秦论》 贾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杜牧)
(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 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愁空山”。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她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下定决心与其决裂。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杜甫《登高》)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日星隐耀,___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6)想当年: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精诚所至,_________。(王充《论衡·感虚篇》)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2、按要求填空。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兰亭集序》)
(2)《鱼我所欲也》体现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山泉沟壑像带子一样环绕着书斋,云霞映衬着墙头薛荔像五彩帷幕。
B. 颔联写雨后翠竹令人同情,夕阳满山景色可爱;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C.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是“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
D. 颈联描写鸟与花。用白鹭早早休息、秋花迟迟不肯落下突出书斋环境的冷清、偏僻。
E. 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表达作者对杨补阙的盛情,希望他能够如期来访。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是如何表现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②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③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④,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⑤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选自《古文辞类纂》,略有删改)
[注]①钱沣: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法式善:吉林长白山人,清文学家。③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④遭艰:遭父母之丧。⑤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 耻:羞愧
B. 故治狱无敢倾陂 倾陂:偏颇不正
C. 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 谮:谗言
D. 以发余痛云 发:表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 积劳成疾以殒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 君安与项伯有故
D. 诚不待善诗乃贵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沣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收集得到其诗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因钱沣曾自称南园,所以这两卷诗就称为《南园诗存》。
B. 钱沣曾受命同和珅一道处理山东巡抚国泰违法乱纪一案,面对和珅的笼络,钱沣不为所动,这使和珅不敢徇私舞弊,国法也得到了伸张。
C. 钱沣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击。在他担任通政副使、湖南学政之时,和珅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了他的职务。
D. 作者为书画家钱沣的诗集作序,着重评价了他的诗歌特色与才华,哀其不待公论大白天下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2)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
15、阅读下面提示性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纵观人类文明:就中国而言,一部《春秋》,一部《三国演义》,一部二十四史,烙下了机谋权变、干戈扰攘和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印记;就世界来说,海战、陆战、空战,舌战、谍战、商战,装甲战、生化战、信息战,呈现的大多是刀光剑影的残酷搏杀。
面对现实世界,或缄默不言,或睁开双眼。请以“和平与利益”为话题,阐述自己的有价值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