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 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孔子更是说: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①“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②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③“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
④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⑤《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⑥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②①⑥③④⑤ C. ④①⑥③②⑤ D. ④⑤⑥③②①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朗普如果认为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就可以把贸易伙伴的顺差“砸”下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②文化的具体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文化的根本特质和精神是不变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本清源,把一切工作自觉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中。
③数字阅读的弊端在于读者很容易被屏幕上其他诱惑干扰而导致分心,经常囫囵吞枣而难以专心致志。
④尽管讲慢生活的书争先恐后地巡回宣传签售,尽管人们点击浏览着说慢的文字,但社会还是一个紧张拥挤恨不得什么都要赶上趟的节奏。
⑤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但相关立法工作应未雨绸缪,组建专家团队对机器人专门法律开展研究。
⑥今天,当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时,我们更希望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业都能具体而微,学习大师身上的大国匠心。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多、读者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53亿,网络文学对读者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B.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大约2500多年的历史。如何加强对运河和漕运的管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所面临的问题,专门的漕运衙门也就应运而生。
C.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出现在一些中学的寒假推荐书目上,是因为金庸的作品堪称经典,他不仅在作品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更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
D. 据国防部消息,2018年2月5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此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该试验只是防御性的,不会针对任何国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 )
①从3月以来网络上陆续曝光的“001A型航空母舰”照片得知,这艘航母似已涂装红色底漆,舰岛上已开始安装玻璃,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倚马可待。
②许多学生家长表示,高中三年,孩子们的起居饮食都在学校,家长们望尘莫及,还是希望学校努力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③我国长期存在儿科医师紧缺且分布不均的现状,一些重疾孩子及其家长舟车劳顿奔赴北上广就诊,却被挂号难挡在了优质医疗资源之外。
④央视综艺频道不断致力于节目的创新,而非陈陈相因,在推介会上一举推荐了《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等8档创新节目。
⑤全球最古老的卡鲁因大学图书馆始建于9世纪,馆内珍贵藏书琳琅满目,历经三年的修复工作后即将重新对外开放。
⑥《长恨歌》以精美的语言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细腻描写了二人缠绵悱恻、不绝如缕的情思。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5、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古代名人,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③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①孟子 ②李密 ③狄青 ④岳飞
B.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文天祥
C.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文天祥
D.①孔子 ②李密 ③狄青 ④岳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B. 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C. 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 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C.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D. 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落木、长江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2)王勃的《滕王阁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水的色彩变化之美;“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川的壮丽之美;“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出了上下浑成,江天相接的明丽之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人收获小麦劳动艰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从反面论述学习要专一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天气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谢落,比喻人要坚韧不屈,不改初心。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误入桃花林后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在“_________”之处发现了一座山,山口处“__________”,于是发现了桃花源。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之所以不愿从师学习,是因为他们都有着“____,_______”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月”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诗人们赋予了明月丰富的内涵。《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中的“月”烘托出琵琶女飘零天涯孤独寂寞的忧伤;《赤壁赋》中苏子见到“_________”,高悬在斗牛二宿间,“月”为苏子的赤壁之游营造出澄澈空灵的迷人意境。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
【南唐】李中
影未沉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落日
【清】袁枚
落日金盘大,遥山未敢吞。
松根明细草,天外表孤村。
似写衰年意,频惊旅客魂。
今宵新月好,未必便黄昏。
【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傍晚,夕阳把水面映照得一片通红,大雁掠过天边,寻找栖息之所。
B.赶考的举子在驿路上匆匆前行,而路旁的槐花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悠闲自在。
C.“金盘”“未敢吞”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夕阳即将落山时的雄浑壮观。
D.在落日的余晖中,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天边的村庄被映照得格外分明。
【2】两首诗都写夕阳,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庖下之馂 馂:残羹剩肴
B.率百人而聚 率:一概,全都
C.比其有子也 比:及,等到
D.而非徒谱也 徒:只,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有以戒宾之故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则其情已不类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D.不录于有司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这一点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为了解先人旧事,他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虽然人口众多,但族人已经人心离散,尽管还能相互救济,但是归氏家族祭祀祖先的活动已混乱不堪。
C.归有光认为,族人都有兄弟情分,可是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这样做会殃及子女,加速家族的分离。
D.归有光之所以写《家谱记》,首先出于凝聚族人的需要,同时也试图扭转世风,恢复家族秩序。
【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