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儿子曹影北征鸟桓时,临行戒之日。“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容情,尔宜深戒。“
B.《家》中写除夕的前一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的痛苦回忆。
C.《茶馆》讲述了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八方应酬,最终却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故事:同时也揭示刘麻子等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D.雷欧提斯是一个心胸狭窄但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本性善良,但是他经不起教唆,克劳狄斯稍微一挑唆,他就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刺中了哈姆雷特,至死也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
E.海明盛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了“硬汉”的形象,表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一崇高的主题,为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亢热情的颂歌。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已经收到了你群发的信息,你的新号码我已经惠存,以后我们要多多联系。
B. 上周从你那里借的书我已阅读完毕,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明日我将会亲自登门璧还。
C. 这次画展能够成功举办,得益于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我在这里向大家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D. 为了打破会场紧张而尴尬的氛围,我首先为大家垂范,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能调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招聘启事: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
B. 锦旗:某患者为治好他多年顽疾的医生特地制作锦旗,写着“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C. 对联:高考前夕,某班在教室贴出一副“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的减压对联。
D. 上诉状: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音乐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 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 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明代格调轮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 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 太过分了。
A. 或则 或则 所以 只是 甚至 那就
B. 不是 而是 然而 因为 所以 却
C. 不仅 而且 因此 如果 就 甚至
D. 无论 还是 甚至 既然 就 然而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年俗日渐式微,作坊式经营难敌规模化发展,灯笼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买灯笼的人少了许多,也让扎灯笼的老李这个年过得意兴阑珊。
②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它旅游景点效仿。
③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坐立不安。
④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研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珠玑,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
⑤春分之后,开始昼长夜短。北方地区迎来了近几年的好天气,五风十雨,农作物尽情地生长。
⑥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合的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功利是纯现实的,而空寂则是纯理想的。功利是纯物质的,而空寂则是纯精神的。因此想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标榜着一种中和态度的人生哲学,显然是由中国北方农村经济下产生。他们不耽空寂,但也不着功利,儒家的中和态度是笃实的。墨家在当时,大概他们的出身较儒家是更艰苦些,因而他们笃实的意味也较儒家更浓厚了。由笃实而走上艰苦的路,便不免有些像贪功利。当时中国北方农村需要笃实,却不必太需要艰苦。因此墨家思想终因其太接近计较功利,而没有儒家般易受人欢迎。道家则较闲散,但又折向空寂了。只有儒家在不太紧张,又不太闲散之中道上,这是中国思想之正脉。
两汉儒生,都从半耕半读的北方农村中产出,他们不算太艰苦,但也不能太闲散,总仍还是要笃实。董仲舒曾说:“明其道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计其功。”他们不能不担着实际生活的担子,但那担子压得不太重,不紧张,还有一部分闲散工夫,可以让他们来求正谊明道。所以他们能不空寂,又不肯汲汲去谋利计功,而确然成其为儒家态度。到东汉以下,门第逐渐成长。半耕半读的儒生,渐渐在大门第之养尊处优之生活中转变而为名士清谈。那时则老庄道士占了上风,又染上了空寂的味儿。
佛教在那时传入,正投中国人当时所好。但南北佛教风气不同,北方佛教比较在社会下层生根,因此也比较笃实。南方佛教则寄托在门第士大夫间,尚玄想,尚清谈。若说空寂,则南方佛教更空寂,后来天台禅宗都盛行在南方。南方气候温暖,地面也狭小了,水土肥沃,生事更轻松,小家庭制也开始在南方蔓延。人事牵犁,亦较北方轻减。下及唐代,一辈士大夫,论其家世,比较还是北方传统占优势。北方农村比较南方笃实,大家庭制亦先在北方生长。门第力量还在,每一个人(此指士大夫言)至少都还有家庭重负。因此唐代佛学虽盛,而却重事功。下到宋代,中国一切文化学术重心,逐渐南迁。门第破坏了,小家庭制普遍了,士大夫一得科第,衣租食税,生事易足,生活担子更轻松,人事更宽弛,心地上觉得一切闲散不紧张,禅宗思想流进儒学,便成为宋明之理学家。
理学家说敬说静,总是在小家庭里个人生活无忧无迫,遂能欣赏到这一种生活。朱子说:“敬有甚事,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其实敬也等如没事了。只要你在没事时莫放纵,莫惰,莫骄。莫惰了,又没事,便成了宋儒心中所认识的所谓敬的体段。陆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总因在散闲生活中精神易散漫,易放纵,故而要你收拾,这些全是在比较轻松无事中才讲求。宋儒亦讲明道正谊,但实在是个人身上的意味重了,并不像先秦儒家般,常从国家社会大处着眼。先秦儒讲的义与道,常指的政治性,社会性的,个人日常生活的意味比较淡。因此宋儒好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他们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但可说他们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们不是慕效老庄的道士,而只是慕效孔孟的道士。
(摘自钱穆《中国人的匆忙与闲暇》,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功利与空寂,分别代表着物质的现实与纯精神的理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标榜的中和的人生哲学不耽空寂,也不着功利。
B.从半耕半读的北方农村中产出的两汉儒生,虽然渐渐在大门第之养尊处优之生活中转变而为名士清谈,但仍保持笃实的本色。
C.佛教的传入,正投中国人当时所好。不过,因为受门第影响,唐代佛学虽盛,却重事功;宋代小家庭制普遍,心地变得闲散。
D.宋儒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可以说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们不是慕效老庄的道士,而是慕效孔孟的道士,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北方农村经济,相对于墨家和道家而言,不太紧张,又不太闲散,是中国思想之正脉。
B.董仲舒所说的“明其道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计其功”,表明两汉儒生既担着实际生活不太重的担子,还有一部分闲散工夫。
C.在古代,墨家大概因为出身较儒家是更艰苦些,所以笃实的意味也较儒家更浓厚,但其思想太接近计较功利,受欢迎度不高。
D.东汉以下,染上了空寂的味儿的老庄道士占了上风,而不算太艰苦,但也不能太闲散的儒家态度则成为被厌弃的对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在南方和北方表现出不同风气,在社会下层生根的北方佛教比较笃实,而寄托在门第士大夫间的南方佛教则显得空寂。
B.南方佛教尚玄想,尚清谈,与南方气候温暖、地面也狭小、水土肥沃、生事更轻松、小家庭制也开始在南方蔓延有很大关系。
C.宋明之理学家说敬说静,源于小家庭里个人生活无忧无迫,而朱熹的言论则集中表现出敬其实也等如没事这一观点。
D.宋儒不像先秦儒家一般常从国家社会大处着眼,而在个人身上的意味很重,陆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就是让人们在散闲生活中要追求轻松。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________,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和旌旗概括了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紧接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叙写了妇女儿童们去饷田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与“思”并重;而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学”比“思”更有效果。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落得“_________”的结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级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人生顿生通达洒脱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由琵琶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12、名句名篇默写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阐释竭尽心力去做一件事的重要性。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可以把握。
(3)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比喻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5)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 “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6)李白《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①。凉波不动簟纹平②。水精③双枕,傍有堕钗横。
注释:①帘旌:指帘幕。②凉波:指竹席平整如不动的波纹。③水精:即水晶。
【1】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又号 。
【2】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写傍晚雨后,月亮升起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寓其中。
B. 首句写雷声来自柳树之外,隐隐隆隆,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
C. 上片的“待得月华生”写女子独自倚栏等待月亮升起以寄托情思。
D. 下片从燕子的视角,写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画面描摹得清雅自然。
【3】请对本词上片中的“碎”字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眙,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 召为翰林学士,进学士承旨。为宣宗礼遇,每直,必偕召问政得失。尝夜被旨草诏书,事有不安者,即迁延须见帝,开陈可否,未尝不顺纳。改京兆尹。 帝舅郑光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澳三不对。帝曰:“任卿可乎?”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曰:“吾本不为宰相知,上便委以使务,脱谓吾他岐而得,卒无以自白。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入辞,帝曰:“卿自便而远我,非我去卿。”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辞疾不拜,丐归樊川。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次,题为《处分语》。帝颜悦之,人人惊服。
(节选自《新唐书·韦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B.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C.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D.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宏辞”,和文中“进士”均属于科举考试科目,始于唐,宋、金等朝相沿用。
B. “京兆尹”,主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防务、治安的最高军事长官。“尹”为官名。
C.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古代皇族、大臣等的封号,爵位不同,身份等级、权利高低也不同。
D. “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不论尊卑贵贱皆可自称“朕”,后演变为皇帝专用。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澳识见不凡,令人叹服。周墀人朝为相时向韦澳请教如何执政,韦澳建议不要凭借个人喜怒滥用爵赏刑罚之权;周墀始惊愕,后叹服。
B. 韦澳受帝礼遇,能力突出。他值班时,必被皇帝召见询问政之得失;他应皇帝要求撰写了《处分语》,令皇帝很高兴,也让人们惊讶佩服。
C. 韦澳不避权豪,有法必依。他拘押了多年不交赋税的郑光,并不顾皇帝亲自求情,拒绝法外开恩;后来补交了赋税,才免除对郑光的处罚。
D. 韦澳方静寡欲,不急仕进。曾有机会求职于御史,他不为所动;皇帝想任命他为户部判使,他因为和宰相构恶而拒绝,以致皇帝心生嫌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
(2)伴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总有痛苦和快乐,有人认为:逃离痛苦才能得到快乐;也有人认为:逃离痛苦也就意味着放弃快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