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B.汝岂得自由 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
C.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诗中指挨在一起 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
D.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秦之所大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 皆明智而忠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浙江的“茶文化”与“一带一路”接轨,将带动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B. 随着碎片化信息的泛滥、网络语言的流行,简洁、含蓄、内敛的文风逐步式微。
C. 道家作为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在许多方面与儒家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D. 互联网时代,在交通、餐饮等传统经济领域,“分享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文学方面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时用的一种文体,与奏章类相比,“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具有更多的文学色彩。
C.庄子,名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善用神话传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一般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疾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图、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
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第7期,有删节)
【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传染的特点。
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C.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流感。
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
【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右方能完成。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反应滞后,使得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暴发的危害最大的流感当数去年发源于墨西哥继而波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甲流感,致病病毒H1N1即是一种典型的流感病毒。
B.普通感冒因“新鲜毒种”侵入会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易被误诊为“流感”。
C.流感肆虐期间,将患者隔离,去人流量大的场所要求戴防护口罩,均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D.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注意保暖,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花阴》下片中化用陶渊明的诗句,暗写菊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初透。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水令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词人远望河山,感慨“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廉颇的扬言挑衅采取回避、忍让的态度,最能揭示其原因并能表明蔺相如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乙:(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6)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写出诗人漂泊无依、孤寂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借用典故来表示收到来自远方问候的是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山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自己的美德。
(2)《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宫人打扮时如同天上繁星闪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声赋》中从“秋气”这一角度描写秋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③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㞞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③优娄:佛家弟子。比丘:佛教用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中多有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既写出了乡邻可亲,又暗含了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写了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叙议之中呈现出了村庄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辅公祏,齐州临济人。隋末,从杜伏威为群盗。初,伏威自称总管,以公为长史。李子通之败沈法兴也,伏威使公以精卒数千渡江讨之。子通率众数万以拒公祏,兵锋甚锐。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仍令千余人随后,令之曰:“有却者斩。”公祏自领余众,复居其后。俄而子通方阵而前,公祏所遣千人皆殊死决战,公祏乃纵左右翼攻之,子通大溃,降其众数千人。公祏寻与伏威遣使归国,拜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初,伏威与公祏少相爱狎,公祏年长,伏威每兄事之,军中咸呼为伯,畏敬与伏威等。伏威潜忌之,为署其养子阚棱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推公祏为仆射,外示尊崇,而阴夺其兵权。公祏知其意,快怏不平,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道辟谷以远其事。武德五年,伏威将入朝,留公祏居守,复令雄诞典兵以副公祏,阴谓曰:“吾入京,若不失职,无令公祏为变。”其后左游仙乃说公祏令反。会雄诞属疾于家,公祏夺其兵,诈言伏威不得还江南,贻书令其起兵。因僭即伪住,自称宋国,于陈故都筑宫以居焉。署置百官,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大修兵甲,转漕粮馈。时吴兴贼帅沈法兴据毗陵,公祏击破之。又遣其将冯惠亮屯于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屯于青林山以拒官军。高祖命赵郡王孝恭率诸将奋击,大破之。绍宗、正通以五骑奔于丹阳。公祏惧而走,欲就左游仙于会稽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公祏与伏威同起至灭凡十三载江东悉平。
(节选自《旧唐书·辅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就左游仙/于会稽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公祏与伏威同起/至灭凡十三载/江东悉平
B.欲就左游仙/于会稽/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公祏与伏威同起/至灭凡十三载/江东悉平
C.欲就左游仙于会稽/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公祏与伏威同/起至灭/凡十三载/江东悉平
D.欲就左游仙于会稽/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公祏与伏威同起/至灭凡十三载/江东悉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管,是古代官职名。隋初在各州设置的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唐初在沿边重要地区设置总管,后大多改称都督。
B.辟谷,指中国道家不食或少食五谷杂粮,通过吸收自然精华之气来养生和修炼的方法,是道家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C.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武德五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之后的皇帝至少有一个年号。
D.陈,指陈朝,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四个朝代之一,都城在晋阳,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乱世称雄,建国称帝。隋朝末年,他随杜伏威起兵,逐步壮大,归顺唐朝后,受朝廷任命,后越分即伪位,建立宋国。
B.辅公祏殊死决战,以少胜多。杜伏威派他出征,他把三千人马一分为三,前锋人人死战,辅以两翼攻击,大败李子通的几万人马。
C.辅公祏声威日盛,横招猜忌。他在杜伏威军中有很高的威信,伏威逐步对他产生防备心理,暗中削夺了他的兵权,加以牵制。
D.辅公祏夺权叛乱,兵败身亡。他趁主帅不在军中,制造谣言,掌握了兵权,发动叛乱,受到朝廷弹压,最终落得身首分离的下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威与公祏少相爱狎,公祏年长,伏威每兄事之,军中咸呼为伯,畏敬与伏威等。
(2)会雄诞属疾于家,公祏夺其兵,诈言伏威不得还江南,贻书令其起兵。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活着的意义不在于用脚步去丈量路的长短,而在于用内心真正体会世间百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