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B.赋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C.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D.阴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2、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一项是( )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范云诗)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代孟浩然诗)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代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南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代汪铃诗)
A. 甲丙乙丁戊
B. 甲戊丁乙丙
C. 丙乙甲丁戊
D. 丙丁戊甲乙
3、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
B.《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
C.《窦娥冤》——关汉卿——元代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胥”指的是一种基层的办事人员。“吏”本是指替天子管理臣民,处理政务的人,即“官”,后逐渐专指小吏和差役,即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可代指天子或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郡之长,“守”是指一州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
B.遂而鸡豚(成) 故病且怠(困苦)
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有类橐驼者(同类)
D.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结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結,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徳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式监控”,网络與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與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
A.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救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救没有凑效。
B.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逐层递进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
C.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前者用反例三言两语警醒读者,后者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动作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只有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
9、(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2)《临安春雨初霁》中,点出“诗眼”,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词人在上片写出了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乐音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来写人们彻夜狂欢之景。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中描绘了将士们虽遭受重创,仍舍生忘死奋勇当先的场景:“________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
②杜甫在《蜀相》中以“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 叹惋诸葛亮功业未竟,壮志难酬;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 “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恣肆的想象,写出了梦境的绮丽诡谲。
④杜牧的《阿房宫赋》警示后人要借鉴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论语》中记载了曾皙所向往的盛世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
11、根据句子的语境,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
(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结尾“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有想法的决绝,对婚姻果断作了结的刚强性格。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既写杜甫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又写深夜美景的壮丽,表现出杜甫悲壮深沉的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借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妙用来渲染音乐强大魅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苏幕遮》中被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语气写出了楼阁之间通道的奇丽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
B. 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
C. 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 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改秩,通判绍兴府。帅守丘崇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盐禁,宽租期,均徭役,更酒政,决滞狱,五十日间尽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悦;而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蘖之,罢去。民请于朝,借留不遂,为立“留贤碑”。
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以治办闻。直华文阁,因其任。擢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继升为卿。寻除直龙图阁,帅浙东,知绍兴府。入对,奏:“徽州、南康军月桩不如期,朝廷科降额,比年曰‘权免一次’,来年督促如初,适足启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又楚州武锋一军已招三千五百余人,朝廷初欲减戍,数年未就纪律:一,主将望轻;二,郡守节制不为礼;三,训练不尽其能。愿令本州少假借,责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上嘉纳。韩侂胄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酿公行,作宾逮捕置于狱,而窜其奴。
未几,除龙图阁待制,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寻命参督府,兼权镇江府。请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闵新军二千人易旧军千人,备不虞。朝廷难之,遂请祠。言者继及之,复召为户部侍郎。军兴之余,国力殚耗,见存金谷,仅支旬日。作宾考逋负,柅吏奸,阅三月即有半年之储。
(节选自《宋史·沈作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B. 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C. 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干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D. 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刑法的官署;评事,是大理寺中评决刑狱的官员。
B. 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庆元,是宋宁宗赵扩启用的首个年号。
C.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太府少卿”;除,任命,授职,如“除龙图阁待制。
D. 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任免等事务的行政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作宾为官爱民,为政以宽。他通判绍兴府,常以宽容调剂守帅对下属的刚严;任台州知达州,体恤民艰,实施有利民生的政策,使州民欢悦。
B. 沈作宾实事求是,进言献策。他针对楚州武锋守军尚未制定纪律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所提意见被皇上嘉奖、采纳。
C. 沈作宾秉公执法,恪尽职守。他无畏权臣,逮捕其公开酿私酒的族人及其逃跑的奴仆入狱;他考核租税拖欠,纠察官吏奸恶,毫不纵容姑息。
D. 沈作宾善用谋略,巧于用人。他任平江府知府时,招安郡中海盗党羽成为“义士”,招募郡中无赖青少年为“壮士”,使海路安定、市井平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蘗之,罢去。
(2)愿令本州岛少假借,贵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
15、假设你是复兴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团主席,原定于广州召开的2020年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改成了云会议。议题是“从新冠疫情谈国际公共卫生的未来”。你的立场国是中国。请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就这个议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