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2、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4)何为而在吾侧也
(5)其又何尤 (6)故不我若也
(7)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8)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9)则何以哉 (10)加之以师旅
(11)异乎三子者之撰 (12)为国以礼
(13)明月半墙 (14)使不上漏
(15)鸡栖于厅
A.(1)(3)(4)(5)(6)(8)(9)/(2)(10)(11)(12)(15)/(13)(14)/(7)
B.(1)(4)(5)(6)(7)(8)(9)/(2)(10)(11)(12)(15)/(3)(13)(14)
C.(1)(4)(5)(6)(8)(9)/(2)(10)(11)(12)(13)(15)/(3)(14)/(7)
D.(1)(4)(5)(6)(8)(9)/(2)(10)(11)(12)(15)/(3)(13)(14)/(7)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是以不愿子孙效之也
C.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D.故不我若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城市书房大多设在小区门口,日常服务由专业组织提供,从而保证了运行质量。
B.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其间宇航员将完成四项任务。
C.随着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D.大型歌剧《红船》以史诗般的恢弘场景,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下列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夫志意修。 修:美好
B.礼义不修。 修:修补
C.掌修国史。 修:撰写
D.不期修古。 修:研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重
朱以撒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了。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病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弘一法师病中写下“悲欣交集”开篇,渲染寂静肃穆的氛围,让人感慨时光易逝。
B.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的批判。
C.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是因为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浮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从而失去庄重之心,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2】文章意蕴丰富,让我们明白了“庄重”的许多道理,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文章结尾处的划线句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
7、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可乎?
(2)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今我来思,__________。
(5)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飞往南海时雄奇阔大的气势。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将士们分食牛肉、高奏军乐的雄壮军容。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任选6空)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韵徐歇。
(4)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人信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人作嫁衣裳。
10、默写填空
①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爱国热情至老不减。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连用“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怒气并作《离骚》做铺垫。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
(2)《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花与月来衬托宴会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师说》语言表达简洁生动,文中直接以士大夫口吻揭露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6)《逍遥游》文中认为“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铜柱”“朱崖”代指穷荒僻壤、道路阻险而遥远的南方,在这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
B.颔联以“珊瑚树”与“獬豸冠”对举,互文见义,写这些珍贵的东西以此来显示汉唐国力强盛。
C.颈联详写险远难行,情景交融,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
D.全诗紧扣御史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登进士第,调连州司理参军、知穰县。时方兴水利,提举官调民凿马渡港,云可灌田二百顷,敦逸言于朝,以为利不补害,核实如敦逸言。免役夫十六万,全旧田三千六百顷。徙知弋阳县。宝丰钢冶役卒多困于诱略,敦逸推见本末,纵还乡者数百人。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同御史黄庆基言:“苏轼昔为中书舍人,制诰中指斥先帝事,其弟辙相为表里,以紊朝政。”宰相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所撰制词,以为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党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益事理当然尔。比惟元祐以来,言事官用此以中伤士人,兼欲动摇朝廷,意极不善。”辙复奏曰:“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尔。元祐改更,盖追述先帝美意而已。”宣仁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先帝一时过举,非其本意。”于是敦逸、庆基并罢。敦逸出为湖北运判,改知临江军。绍圣初,轼、辙失位,刘拯讼敦逸无罪。复除监察御史。论常安民为二苏之党,凡论议主元祐者,斥去之。改工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侍御史,入谢曰:“臣再污言路,第恐挤逐,不能久奉弹纠之责。”哲宗曰:“卿能言,无患朕之不能听;卿言而信,无患朕之不能行也。”瑶华秘狱成,诏诣掖庭录问。敦逸察知冤状,握笔弗忍书,郝随从旁胁之,乃不敢异。狱既上,于心终不安。几两旬,竟上疏,其略云:“瑶华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臣尝阅录其狱,恐得罪天下。”哲宗读之怒,蔡卞欲加重贬,章惇、曾布以为不可。明年,用他事出知兴国军,徙江州。徽宗即位,召入,为左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董敦逸》)
[注]瑶华秘狱:指宋哲宗听信刘婕妤等谗言,废除孟皇后,将其迁往瑶华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
B.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
C.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
D.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考中进士。进士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考试者。
B.监察御史:古代官职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C.江州:唐、宋时行政区划之一。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中“江州”亦为此地。
D.户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财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敦逸关心民生,体恤民情。知穰县时,提举官调发民工开凿马渡港,他向朝廷进言,认为弊大于利,经核实后免除了服役民工十六万人,保全旧田三千六百顷。
B.董敦逸弹劾苏轼,遭到罢免。他说苏轼在制诰中指斥先帝,并与其弟苏辙相互呼应,干扰朝政,宰相吕大防、苏辙和宣仁后都不同意他的观点,于是被罢官。
C.董敦逸官复原职,排斥异已。绍圣初年,在刘拯的申诉下,董敦逸恢复原职任监察御史,他说常安民是二苏的党羽,凡是主张元祐时期政策的官员都贬斥去职。
D.董敦逸为人申冤,触怒皇帝。他受命审查瑶华秘狱,察知其中冤情握笔不忍手书,在随从协助下才呈上案件,后于心不安,上疏为孟后申辩,结果触怒哲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丰铜冶役卒多用于诱略,敦逸推见本末,纵还乡者数百人。
(2)臣再污言路,第恐挤逐,不能久奉弹纠之责。
15、阅读下面的两幅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震中”目前转移至欧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介绍了经验、提出了倡议。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自拟标题,确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