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南京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强)恕而行 社(谷神) 长短相(比较)

    B.搜于(国家)中三日三夜 (害)仁者 是以仁者(反对)之

    C.繁启、(茂盛)长于春夏 其何能(善) (听见)而斫之

    D.莫不(饱食)若鱼者 枯鱼之(店铺) 丈夫(成年男子)之冠也

  •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能顺着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让它由着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译文: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心中的精气。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译文:批驳歪理邪说,拒斥巧言献媚的坏人,不能算是拒绝劝谏。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作为策略,就开始加速祸患了。

  • 3、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项句式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而辙也未之见焉 B. 无乃尔是过与

    C. 观其容貌之秀伟 D. 何以伐为

  •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C.请缨:终军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岁食

    A.兴夜寐

    B.其而陨

    C.吏民

    D.不能容于远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观上正造成书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汉字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名,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升。

    (摘编自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

    材料二: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也表现为一种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忘字概率的增加。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且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其中,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货。

    (摘编自佚名《提笔忘字,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材料三:

    最近。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发扬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地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权利”这一说法。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摘编自郭立场《不要让汉字沦落为“失落的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培训书法教师和教研员,并以此推动中小敢味太普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升。

    B.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等现象,现在已经普遍存在,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显得更为严重。

    C.从技术层面来讲,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难以逆转;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应该传承。

    D.因为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因此电脑的输入对汉字手写有较大的冲击,这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他们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B.关于汉字书写危机原因的形成,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尤其是关于电子设备的问题,有人认为它们造成了书写危机,而材料二的观点则与之不同。

    C.学习手写汉字,不是在学习语言,而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及其相关的人生哲学,因此说汉字书写方式不能改变其载体的实质。

    D.“学习母语是权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法国、韩国和俄罗斯对于本国语言的使用,学习和保护也分别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

    3如何解决“汉字书写危机”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并不是荑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属于美人相赠颇为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深受触动的琵琶女再次演奏时,曲子更为悲侧动人,以至听者无不唏嘘的场景。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论述了学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多用比兴手法,其中屈原通过以荷叶莲花做衣裳表明自己品行高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反复咏叹,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感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而又有剪发杜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辱人践行,视五人之死,______________

    (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________,____”。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近。

    (8)《离骚》中多用比兴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用荷叶、荷花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9)《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愤怒指责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勾勒动作、神态,表现离别之人难舍难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武陵春

    宋·毛滂

    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杉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随孙使君在元宵前夜观雪,词中既写景又写人,景美情重,景着人意,浓淡相宜。

    B.词上阙首句从听觉角度来写风吹落檐冰发出的声响,能让读者体会到冰柱光滑的质感。

    C.“剩落”一句以瑶花喻雪花,并选取月光透过杉树的特写镜头,构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图。

    D.“凤口衔灯金炫转”句与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描写灯笼,手法相同,各有其趣。

    2后人认为,这首词的人物心理描写饶有蕴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家世业儒,同居二百口,无间言。恕安静端凝,羁卵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魁乡校。至元间,朝廷始分六部,选名士为吏属以恕贡礼曹,辞不行。仁宗践阼,即其家拜国子司业,使三召,不起。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即奉元置鲁斋书院,中书奏恕领教事,制可之。先后来学者殆千数。延祐设科,恕主乡试,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见东宫,赐酒慰问。明年春,英宗继统,以疾归。恕自京还,家居十三年,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恕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时萧溪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回“萧同”。恕之学,由上溯孔、孟,务贯浃事理,以利于行。教人曲为开导,使得趣向之正。母张夫人卒,事异母如事所生。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角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绳尺,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至顺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恕弟子第五居仁,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尝遇有窃其桑者,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B.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C.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D. 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获得举人功名的士子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C. 缙绅,原先指旧时官宦插笏板于衣带的装束,后来是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

    D. 程、朱,指“二程”和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常用“程朱”代指理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恕无意为官,屡召不就。同恕年少时就闻名乡里,朝廷选拔他到礼部任职,被他拒绝;后来,仁宗又多次征召他,他也没有赴任。

    B. 同恕学识广博,授课育人。同恕与同乡一起学习时,每日能记诵很多内容;作为老师,他博学善教,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C. 同恕待亲恭顺,为人至孝。同恕侍奉继母十分孝顺;他的父亲去世后,同恕悲伤过度导致眼疾,但他仍严肃认真地完成祭祀斋戒事宜。

    D. 同恕品德高尚,受人爱戴。他主持延祐年间一次乡试,人人佩服他的公正;辞官后,乡人尊称他为先生,并将他和名士萧溪相提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居十三年,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

    (2)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抗疫时期,人们都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生命安全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②一部好作品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从《论语》《边城》《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