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西北海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缩句,与原句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原句: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

    缩句:苏比有信心。

    B.原句: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

    缩句:胡同很旧。

    C.原句: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缩句:我当伙计。

    D.原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缩句:孔乙己是人。

  • 2、“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根据语境可译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下面句子中的“相”的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时相遣归   ②会不相从许   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不相隔卿

    ⑦誓天不相负   ⑧蹑履相逢迎   ⑨怅然遥相望

    A.①⑤/②③⑥⑦/④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⑦/⑥⑧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

  •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 师道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 蔺相如,赵人也

    C.师不必贤弟子 /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勇气闻于诸侯 / 五亩之宅,树之

  • 4、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B.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C.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走得太远,二是孤军奋战。

    D.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和自然力量,但老人捍卫了“人的灵魂与尊严”。

  • 5、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社会学家雅克·埃吕指出,从来没有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习惯了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相信。在不允许自由思想、独立判断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宣传,他们最怕的就是与众人、与集体、与领导不合拍或意见不同。发生这种情况时,他们会本能地感觉到“孤立”和“不安全”,觉得“可能会招惹麻烦”。宣传利用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焦虑和害怕的感觉。

    然而,容易上当受骗的并不只是那些没有动脑筋习惯和能力的愚民。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那些布设巧妙的往往是大谎言,人不容易轻信小谎言,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言。小谎很容易揭穿,而谎言越大,就越不可能揭穿,例如,纳粹说犹太人有统治世界的阴谋,又有谁能够证明犹太人没有这样的阴谋?希特勒说,“一般的人,倒不是有意要想作恶,而是本来就人心败坏。他们头脑简单,比较容易上大谎的当,而不是小谎的当。他们自己就经常在小事情上说谎,而不好意思在大事情上说谎。大谎是他们想不出来的,就算是听到弥天大谎,他们也不能想象能有这么大的弥天大谎。”

    谎言是一种构筑生活世界的伪劣材料,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被欺骗者会心甘情愿地用它来构筑自己的生活世界图景。即使在明白的情况下,告别这样的生活世界图景也是很困难的。长期接受和依赖谎言的人们,甚至还有在谎言破灭后,自己也加入到维持谎言中的。1950 年代,一位名叫玛丁的家庭主妇,她是一个叫“追求者”的地方教派的组织人,她向她的信众们宣称,在1955年12月25日,一场洪水将会摧毁世界,而外星人会驾着飞碟来解救他们,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追求者”们为世界末日做好了一切准备,辞去了工作、变卖了家产,甚至把裤子上的铜拉链都剪掉了,以免妨碍飞碟的电子通讯。结果,当那一天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按理说,这些受骗的人应该清醒了,但是,完全出乎一般心理推断的预料,这些坚定不移、付出了重大代价的信徒不但没有改变他们的信念,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和虔诚,他们相信,世界没有按原计划毁灭,是因为他们迎接死亡的虔诚态度感动了上帝。“追求者”们甚至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前一贯低调、不愿与外人来往的作风,变得热衷于宣扬他们的教派信仰,到处加倍努力向他人证明自己教派的正确。

    费斯汀格在《当预言失败时》一书中用“认知失调”——即人们的经历与信仰相矛盾时产生心理不适,以致反而变得更依赖信仰,更加信仰——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他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虚假的预言,有几个条件:首先,预言要符合人们原来的信念;其次,需要接受预言者卷入预言的相关活动;第三,要维持信仰,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持,或团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以相互强化无法证实的信念。

    从认知和心理缺陷来认识谎言如何对普通人产生影响,我们就更需要通过学校的人文教育和社会启蒙来提高公民的理性思考水准。这样的启蒙教育能帮助民众了解欺骗机制,同时也重视自己易于上当受骗的心理弱点,有了这两条,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增强,被欺骗和利用的危险也就自然会随之降低。

    (摘编自徐贲《为什么我们对谎言深信不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从来没有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才会相信谎言。

    B.希特勒认为谎言越大越容易欺骗那些小事上说谎的人。

    C.长期受骗和依赖谎言的人会在谎言破灭后去维持谎言。

    D.人文教育和社会启蒙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欺骗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提出了两种人最容易受骗的问题。

    B.举希特勒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和引用论证,使问题由小到大得到了拓展。

    C.玛丁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没有说理机会的人容易受骗。

    D.文章最后一段属于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全文结构清晰严谨。

    3下面对“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傻子平时都在小事上说谎,所以面对布局精巧的谎言反而更容易上当。

    B.布局精巧的谎言更容易欺骗那些能动脑筋的人,他们比傻子更容易上当。

    C.布局精巧的谎言往往都是大谎言,聪明的人容易识破所以不会上当。

    D.傻子虽然不习惯动脑筋,但对布局精巧的谎言却会去思考所以不易上当。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了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5)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蜀汉处在危急存亡的时刻,从反面劝诫后主刘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堵塞臣子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2)《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刚登上泰山后所看到的雪景。

  • 9、根据 《论语选读》,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政以德》)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其不可而为之》)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者爱人》)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之风》)

    (6)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高山仰止》)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 10、补写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

    (3)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

    (5)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6)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声赋》中从“秋气”这一角度描写秋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_________。(《琵琶行(并序)》)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为政以德》)

    (5)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高山仰止》)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天末:天边,君子:李白。憎:忌恨,过:失误。

    (1)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写“怀李白”?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①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②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子绝四:毋意③,毋必,毋固④,毋我。”

    (《论语•子罕》)

    (注)①子莫,人名。  ②贼,损害。  ③意,主观臆想。④固,固执,执守。

    1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 思想。

    2结合材料二,谈谈孟子为什么对扬子、墨子、子莫三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候,除了韩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对中国予以支持外,西方各国大多作壁上观。到西方国家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向中国甩锅,把责任推向中国,澳大利亚有政客甚至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外交部发言人认为这些锅比山还重,中国不背,同时表态中国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这些国家!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注意:所写内容必须与材料相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