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而攻齐,大破之 此魏国之宝也
B.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以拒秦、韩
C.卒母闻而哭之 而害吴起
D.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乃使令尹尽诛射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经》久已失传,故常用“五经”之说。
B.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C.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见梁惠王》在语言形式上,讲究章法,善于铺排,具有雄辩滔滔的气势。
D.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当初被袁术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红楼梦》中王熙凤日后落难之时,其女巧姐险些被“狠舅奸兄”所卖,幸而得到刘姥姥的营救。
C.宝玉接到妙玉的拜帖后,正为回帖上如何下别号发愁,多亏史湘云指点,署了“槛内人”,方合了妙玉心思。
D.《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件事,使扎西彻底醒悟了。
B. 李华的故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C. 校领导指出,一定要扩大学校规模,加快发展速度。
D. 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见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势力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一时丝绸之路上“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也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唐代的外来文明》,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在书中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而到了九世纪时,这一切就已经成了梦想。”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直接彩响了唐朝的社会和文化。爱德华·谢弗分析,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出现,是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虚构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洞窟和壁画,但是明朝没有,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便被人遗忘。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海上丝绸之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也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势力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出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句,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绸之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己经没落了。
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绸之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再度繁华与没落,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驻守西疆的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而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也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的重要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人此时心胸开阔、舒畅,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
(3)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周瑜的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感染力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论语》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_______。
(4)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 ,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陶渊明曾说过:“______,_____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银烛吐青丝,_____________。(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4)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6)不知腐鼠成滋味,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7)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8)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蕲(qí)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本词为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 “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 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选自《明史·钟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 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B. 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C. 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D. 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 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 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 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 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 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想完成父亲的志向。
B. 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书,陈述复储之事。
C. 奏书送进宫里,皇帝犹豫不决,下交朝廷大臣一起商议,宁阳候陈等人请求皇帝采纳自己的话,趁机治钟同的罪,请求罢免他。
D. 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外放到咸宁当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
②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30多年橄榄球教练生涯的唐·舒拉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一次,他带着家人在一个偏远地区度假。当他和家人来到一家电影院时,里面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他们热烈鼓掌。“即使在如此偏远、灯光昏暗的地方,我也能被人认出来。”唐·舒拉颇有些得意地对家人说道。电影结束后,他和一名观众聊了起来:“当我进入影厅时,你们站起来并为我鼓掌,你们居然能认出我来!”那人回应道:“老弟,你想多了吧?当时电影院里只有8个人,
可我们这里,如果不到10个人的话,电影院是绝对不会播放影片的,幸亏这时你们来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