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贵州毕节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的聚散总是拨动诗人的心弦:目送朋友远去的帆影,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离情化作悠悠不尽的流水, 的情义凝聚成深沉的诗篇, 岁月的风雨,直到今天。于是有了柳宗元对朋友患难中的生死至交,有了顾贞观对朋友被贬时的 ……

    A. 披肝沥胆  穿过  呕心沥血 B. 肝胆相照  穿过  椎心泣血

    C. 肝胆相照  透过  呕心沥血 D. 披肝沥胆  透过  椎心泣血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

    B.拜读你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你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专家的鼎力支持,吴阶平等专家忝列其间。

  • 3、下列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B. 为避免古村落保护沦为官员的政绩,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发商的资源,冯骥才的呼吁切中肯綮

    C.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D. 他坐在角落里,看着剧本全神贯注,目不斜视,仔细揣摩着自己扮演的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①如田今日当一切不事②必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人④不念居思危⑤以膏泽斯民⑥则思心以纳下⑦恭而不心服,⑧兹九德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⑤⑦⑧ D.④⑤⑧

  •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私自。这里用作谦辞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聒:硬在耳边啰唆,强作解说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汹汹:气势猛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评价《史记》,则明显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德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即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简单地说,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要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二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这两种模式可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其一,帝王无私,要天下为公。其二,帝王成事,要任贤使能。其三,帝王善断,要有领导方法。其四,帝王兼听,要察纳雅言。其五,帝王勤政,要关爱民生。其六,帝王节俭,要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其一,居官理民,要为民办事。其二,刑政要依法断案,使天下无冤民。其三,为官要清廉,不与民争利。其四,救民水火,甘冒斧钺。其五,当官要自律,职位是责任。其六,治理积弊,要有智慧,要启迪民智。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是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是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同时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一部集百家之思想、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学术典籍。

    B. 赵武灵王改革是渐进改革,商鞅变法是急进改革,两者相比,司马迁更赞成前者。

    C. 《史记》分别从六个方面塑造了明君贤臣的典型形象,这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的。

    D. 《史记》因为是历史、传记名著和治国宝典,所以能够传递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对《史记》艺术成就的评价开篇,但主体段落着重论证其在治国理政上的成就。

    B. 文章通过讨论《史记》为后王立法与人伦立则两方面成就,把论证推向深入。

    C. 文章运用例证法,列举大量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三、四两段形成对比和分析,全文结构缜密,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效《春秋》写《史记》,可以看出在司马迁心中,《春秋》蕴含道德伦理准则。

    B. 施政者自觉革故鼎新,自上而下变革,因时调整,为有效避免动乱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C. 《史记》重视国家建构的与时俱进,主张贤人治国,表现出了超出时代的进步的历史观。

    D. 所谓的“惩恶”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无情批判反面典型,给后世治国理政以警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之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描述了蜀国远古的历史,可以上溯到“_________”,大约有四万八千年的历史,与世隔绝,李白用“____________”一句来说明。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的特点,“___________”一句突出了房屋建筑之多。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⑷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⑸《秋兴八首(其一)》中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无比思念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⑹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描写昭君远嫁异邦、远葬他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认为,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文气相称,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说,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因为“________________”最接近“道”。

    (3)《孟子•公孙丑上》中论述徳治王道时,以孔子的杰出弟子都心服孔子为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3)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六国论》)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慨语总括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纷奢行径,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将提起脚后跟和登高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3)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之后携西施归隐之处。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笔写景,春水远流,春花凋谢,可谓是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一个“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B. 颔联巧写梦境,境深情切。由于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回万里之外的家园,看到月光如水,听到子规啼鸣,欢乐且短暂。

    C. 颈联中,“动”是“动乱不安”之意,道出作者家信断绝的原因。“唯”是“单单”“只是”之意,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深。

    D. 诗歌用“流水”“落花”“东风”“蝴蝶”“子规”等意象来营造意境,用“家万里”“故园书”“归”等字眼来传达游子之情。

    2请结合对尾联的理解,谈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曾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D.择都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

    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

    C.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

    D.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流源,始于战国,盛于西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B.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加。

    C.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

    D.曹参治政不苛求,崇尚敦厚。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嚣;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躲避,装作不知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2)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5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议论文文体,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