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吾得兄事之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⑤而后乃今将图南 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⑦俊采星驰 ⑧越国以鄙远 ⑨驼业种树 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A.③④⑤/①②⑦/⑥⑩/⑧
B.③⑤⑦⑧/①⑩②④/⑥
C.③⑦/④⑤⑥/①②⑨/⑧⑩
D.③⑩④/⑤⑥⑦/①②/⑧
2、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鼓瑟希(稀疏)
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 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咏而归(唱歌)
D.吾与点也(介词,和,同)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
3、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 。 。 。 。 。
①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②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③他们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④他们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A. ②⑥⑤①③④ B. ①③④②⑤⑥ C. ①⑤④②③⑥ D. ②③⑥①④⑤
5、下列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此三者,吾遗恨也
D.异乎三子者之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景在哪里
方方
华林一直在寻找他的风景。有如四月影会那样,他想拍出让别的人怦然心动的照片。但华林一直没有找到。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他都有窒息感。他无法加入同行们的交谈,只能自己踱到一边,甚至是在一个角落里,他才能够呼吸。他不知道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再怎么做,他只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心力,心里却没有满足。
有一天华林去美术学院看一个法国人的摄影展览。那个法国人选择的主题是三峡,这是摄影家们拍烂了的选题。华林先以为这样的摄影展览只是一个法国人讨好中国当局而已。可是当华林站在那些作品面前时,他有点傻了。惊讶得嘴巴都拢不上去。照片是黑白的,那的确是三峡,但那却不是中国人常态眼光中的三峡。建筑工地的材料和现场,从质地到图形,经过了这个法国人的眼睛和心灵,全都变成了艺术。它们从他的镜头里走出来,走到了墙面上,那么淡定,却又那么富于激情。华林从上面看到了一个灵魂,一个无拘无束的灵魂。面对这些作品,华林知道,在他的家里,他已经是人才了,可是在摄影界,他却还只是一个小虫子。
华林有些沮丧,甚至很烦。回家时,他便去了嘉诺撒小教堂。
小教堂依然华丽地颓废着。阳光落在墙面浮雕的人字花案上。那地方已经被太阳照过一百年。阳光把墙上的“人”字照得沧桑满是,却没有挥发掉它的美丽。一百年的光照和一天的一模一样。孤单的时候,华林常会坐在那里呆看着阳光一寸寸寂静地移动,自己的心便在这寂静的移动中安宁。
现在,华林像以往一样小坐着,像以往一样看着阳光的移动,但他的心却无法沉静。他想:自己怎么会那样缺乏灵感缺乏创造缺乏才华呢?为什么别人的心都像明镜一样,只要有一线阳光就会光芒四射?而他的心怎么就只像是锈在胸里的一个零件,任凭阳光如何照耀,非但没有光泽,甚至连一点活力也没有?
嘉诺撒小教堂旁芳草萋萋,风吹时发出轻微的簌簌声。这声音让苦闷的华林更加地沉醉在自己的苦闷中。
晚上,华林去找吴老师。他向吴老师倾诉他的苦闷。吴老师正隔三岔五地下乡拍摄有关楚文化的民间器物,心思不在华林身上。华林看出吴老师的心不在焉,心里掠过几丝失望。吴老师读出了华林的情绪,忙又带着歉意地说,像你这样,应当属于瓶颈时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华林说,可是我应该怎样走出这个瓶颈,到达属于我的开阔地呢?吴老师没有回答。
华林只好告辞。吴老师送华林出家门时,见华林满脸忧伤,心有不忍。知道华林是真爱摄影,真想出好作品,而不只是玩玩。吴老师便给华林提了个建议。吴老师说,华林你不妨到清江边走走,拍拍土家人的跳丧,去感受一下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
华林的心里就像黑房间被人拨了下开关,突然明亮了起来。
第二天,华林带着他的数码相机,来到了清江边。
一大清早,晨雾下的清江朦胧不清得很。但彼岸的山影,此岸的石壁,江上的水汽,草上的露珠,很是让华林陶醉。更兼四周空无一人,鸟飞过去翅膀扇动的声音都有呼啦啦的意味,天地间恍若只有华林一个。华林一下子就找到了盘古的感觉。
头天刚下过大雨,对岸的山梁便绿得出水,披在山上的天空也跟洗过一样了。华林有些兴奋。
他在石上跳上跳下,寻找各种角度。一直拍到雾散云开,整个清江都袒露在他的面前。
清江敞开的样子,比它朦胧着更加漂亮。华林在这份敞开中看到了清江的细节。石头是静的,但流水让它有了动感。水是透明的,但山色将它染出颜色。华林读的是中文系。华林想,清江不是诗,诗朦胧着更有味道;清江是小说,小说靠清晰生动的细节才好看。若沿着清江由头走到尾,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就出来了。
华林拍着想着,就有些累。他看到江边有块平整的石头,于是坐过去休息。石头比床更大,华林索性躺了下来。清澈的清江水便喧闹着从他头顶流过去,声音在空旷的山间,有如絮语有如低吟。这时候华林觉得像是他在家的时候,清早躺在床上,听早起买菜的婆婆嫂子们相互搭腔问候一样,很亲切,很温和。
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
(节选自《春天来到昙华林》)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最后写道,“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表明华林已经从阴影当中走出来了,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的启示,变得自信起来。
B.华林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都感到窒息。这是因为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他找到了艺术上的差距之后,就到小教堂去寻找灵感。
C.吴老师建议华林去拍土家人的跳丧,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的激情。但第二天华林在清江边享受了一番美景,这比看到土家人的跳丧更有吸引力。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主人公华林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时期的苦闷和彷徨,表明艺术工作者在增强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更要贴近生活,感悟生活。
【2】文章划线部分是有关嘉诺撒小教堂和清江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4)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通过对比极言杨贵妃天生丽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被后人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诗句是_____,_____。
(3)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一人之心,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________,______。
(2)杜甫《书愤》中用典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
(3)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和晋陵早春游望》)
(2)不堪盈手赠,_____________。(《望月怀远》)
(3)_________,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
(4)_________,旌旆透迤碣石间。(《燕歌行》)
(5)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
(6)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7)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西寨山怀古》)
(8)古往今来只如此,__________。(《九日齐山登高》)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在狱咏蝉①
骆宾王
②西陆蝉声唱,③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①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西陆:指秋天。③南冠:囚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
B.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有“龙吟”,以发“仙声”。首联就是这样的“龙吟”之句。
C.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
D.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五岁而孤。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浙、闽盗起,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巡抚叶盛属英督察。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英会师破灭之。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遭母忧。成化初服阕,补陕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皆推行均徭法。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注)三年。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自是归附日众,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按皆无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成化二十一年卒。英为总督承韩雍、吴琛后。雍虽有大功,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先后屡赐玺书、金币,英藏玺书,贮金币于库。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人服其知大体。
(选自《明史·朱英传),有删改)
[注]给复:免除赋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B.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C.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D.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通常幼而失父者称为“孤”,后来也常作幼年失去父母之称。
B.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C.均徭。明三大徭役之一,按民户丁粮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
D.玺书,古代以印封记的文书。秦以后指上级发给下级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英平定叛贼,建立功劳。浙江、福建盗贼起事,他被朝廷派去守处州,招抚劝降了很多人;潮州有盗贼抢劫,他联合各部队剿灭盗贼,保护妇女。
B.朱英为政从宽,取得成效。他接任两广总督,改变以往对少数民族的政策,采取安抚措施,使瑶族等归顺,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顺。
C.朱英坚持原则,遭人诬陷。他坚持国法没有宽容的余地;他冒犯了太监韦眷,韦眷上奏诬陷他。并指使知府史芳也攻击他,但都查无实据。
D.朱英清廉低调,明白大体。他上任时仅带一个随从;他把一些赏赐归入国库;他在甘肃等地储备了很多钱,但不声张,大家都赞他明白事务大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2)雍虽有大功,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
15、阅读下面名言警句,根据要求写作。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上名言警句触发你怎样的感想,请任选两个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所给的名言警句,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