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北襄阳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景

    游人,从千里之外

    前来观风景

    我们,从千里之外

    前去观风景

    生在风景中,不见风景

    总是风尘仆仆地追寻。

    A.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寻目标时往往舍近求远。

    B. 我们不必总是羡慕别人,我们也可有自己的选择和精彩。

    C. 美就在身边,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D. 一个人方向正确并不懈追求,才有可能找到目标。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__①__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术__②__另外学的。__③__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__④__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__⑤__,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__⑥__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A

    却是

    而且

    最后

    因此

    /

    B

    不是

    则是

    /

    然后

    所以

    还要

    C

    /

    并且

    之后

    所以

    最好

    D

    不仅

    就是

    其次

    /

    也要

    A.A

    B.B

    C.C

    D.D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拔便去那里交割。

    B.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碳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C.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D.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欲勿现②齐使以为

    B.①齐将田忌善而待之②齐军既已过而西

    C.①齐威王欲孙膑②百里而趣利者上将

    D.①与其锐倍日并行逐之②孙子度其

  •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①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④①⑤②③⑥ D.④⑥③①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饥饿与尊严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196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唱歌,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含义。

    母亲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坊、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大家都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描绘了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为彰显文章主题做了铺垫。

    B.为了得到豆饼,作者也曾做出过丧失做人尊严的行为,受到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但当时的作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C.“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运用比拟手法,表现了童年饥饿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D.文章批判了在饥饿岁月里人的生命尊严被践踏的现象,赞美了在苦难中抗争,坚守人的尊严与风度的高贵人格。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母亲形象。

    【3】文中“人生记忆”对作者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周瑜轻松从容地打败曹军,英气勃发。

    (2) 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惋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已荡然无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幕遮》当中,荷花触动世人诗人思乡之情,写雨后描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2)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牛郎织女银河的相逢,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3)《菩萨蛮·小山重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起床时的娇慵姿态,暗示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境。

    (4)《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人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论语·为政以德》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3)孔子谓季氏:“_______,是可忍也,_________  ? 《论语·克己复礼》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君子之风》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君子之风》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先写了周瑜的儒者装束,接着以“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赞赏了周瑜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的结局。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过的优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书写自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壮怀莫酬,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里冷落凄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象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2)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的状态的植物,一个写在早春寒意中卷缩不舒的芭蕉,一个写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怜爱之情。

    B.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未展芭蕉》首句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让人感受到诗人秉烛夜游的寒意。

    C.第二首诗诗人忠告海棠“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吐露花蕾,就暂且让应时的桃花李蕊,闹腾在和煦春风中。诗人借未开海棠的矜持高洁,不与群芳争艳,寄托了自己洁身自爱,甘于清净的品性。

    D.第二首诗文字浅易,含意隽永,构思精巧,耐人寻味。诗中描写海棠含苞待放时清新可人的风姿, 既显示了诗人观察和体物的精细,又带有哲理意味,借花喻世晓理,告诫儿辈,语重情长意切。

    2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垂拱中宰相居道七代孙。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秩满,藩府交辟,皆不就。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

    元和初,为翰林为学士。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谓垍曰:“吉甫自尚书郎流落远地,十余年方归,后进人物,罕所接识。宰相之职,宜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其年秋,垍代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明年,垍奏:“集贤御书院,请准《六典》,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永为常式。”从之。

    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请旌别淑愿杜绝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先是,百姓输赋于州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时,贷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人之所出,固已倍其初征。及垍为相,奏请:“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其所在观察使,仍以其所莅之郡租赋自给。”其诸州送使额,悉变为上供,故江淮稍息肩。

    垍虽年少,骤居相位,器局峻整,有法度,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千以私。垍在中书,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议者谓垍作相,才与时会,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再周遘疾,以至休谢,公论惜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中使旁午致问,至于药膳进退,皆令疏陈。疾益痼,罢为兵部尚书,仍进阶银青。明年,改太子宾客。卒,废朝,赐礼有加,赠太子少傅。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九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绝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B.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绝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C.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绝溪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D.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绝溪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即黄河以东,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有“唐尧故地”之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B.补阙,古代官职名,有左右之分,主要是规谏皇帝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合称“遗补”。

    C.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时实际担任副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D.银青,汉代御史大夫及官秩在比二千石以上者,除光禄大夫无印外,均银印青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垍品学兼优,为人清正。二十岁中进士,后举贤良极谏科对策第一,特授美原县尉。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时,坚守正道不受贿赂。

    B.裴垍恭敬谨慎,严肃为政。裴垍处置机要事务小心谨慎,所提建议非常符合皇上的旨意,此外,他还向皇帝建议减轻了江淮一带百姓赋税负担。

    C.裴垍选人用贤,量材授职。裴垍为相后,举荐韦贯之、裴度、李夷简、李绛等人掌管机要政务。这些人后来都相继为相,成为一代名臣。

    D.裴垍才能兼备,风范凛然。在担任宰相期间,他严明法治,分清良恶,使唐后期出现了少有的清明政治。离世时,朝廷为他停止朝会去祭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垍虽年少,骤居相位,器局峻整,有法度,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干以私。

    (2)议者谓垍作相,才与时会,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