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②内立法度 ③因自度此曲
B.①殆有神护者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③思而不学则殆
C.①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
D.①轩东故尝为厨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今公子故过之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慈父见背 表被动 余自束发 男子成年
众人匹之 比较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请
B. 夙遭闵凶 早 犹蒙矜育 怜悯
其制稍异于前 制度 怒而飞 奋起的样子
C. 舅夺母志 强行改变 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绝云气 越过 腹犹果然 结果与所料相符
D. 门衰祚薄 福分 轩凡四遭火 总共
日啖荔枝三百颗 吃 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
3、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②遂而鸡豚 ③端章甫 ④孰能为之大
⑤风乎舞雩 ⑥前辟四窗 ⑦乳二世 ⑧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①②④/③⑤⑦/⑥⑧ B.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
C. 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 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一再证明,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而群众能不能换受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从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断、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论终究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机械重复的教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总是每时每刻都重视理论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根据变化的实际推动理论创新,继而让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
推动理论创新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还要并清楚到底如何实现创新。一般而言,理论创新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本体层面的基本原理创新,二是话语表达创新,三是传播方式的创折。基本原理创新是根本意义上的创析,直接决定着创新理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广大受众来讲,他们更为关注、直接接触的则是后两者。近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理论创新,特别把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事实证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好解了一段时间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团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比如,在话语表达创新方面,通过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的方式,既表达了党的政最主张,又说出了群众想听、听得懂的话,坚持了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中国道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还有“蛮拼的”“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创新性话语表达就是如此。它们一改过去抽象化的意向表达,转而寻求一种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通俗表述。创新的话语我选还体现在对外宣传上,善子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味、新表还。比如,“一带一路”“经济析常态”“命运共同体”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让世界听懂“中国之声”,又提高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工程,不仅包含创新话语表达,而且离不开创新传播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新传播手段显得无比重要。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理论创新传播中的开发运用。也正如比,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常见这种情况:围绕某一创新理论,日渐形成集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等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形态。事实证明,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导向明,而且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话语因思想而拥有灵魂,因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通过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姓家”,无疑是在着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2018年09月17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用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中的意思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B.理论创新指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理论做出发展,是我党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C.基本理论创新属于本体层面的创新,在理论创新中不如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创新重要。
D.话语创新包括主动巧妙吸纳融合、善于提炼标志性概念等手段,能有效通达社情民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展“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逐层展开论述。
B.“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都有麦克风”等语句,使文章的表达有了温度和温情。
C.第二段运用事例论证,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程为例证明了什么是理论创新。
D.文章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论证了话语表达创新的不同形式及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众对理论的接受程度,既取决于理论的科学与否,也取决于话语表达是否创新。
B.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比基本原理创新更值得关注。
C.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全媒体传措形态,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更为快捷高效。
D.思想让理论创新拥有内在价值并能使创新的理论得以传播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桑叶鲜嫩润泽譬喻女子正当青春美貌的一句是“_________”,用桑叶枯萎凋落譬喻女子年老色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着重描写岳阳楼的形胜和景物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通过满含感情的议论,最后归结出“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的襟怀。
(3)“浮云”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通常有遮蔽阻挡、漂流不定、变化无常等,该意象在唐宋诗词间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择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李白《蜀道难》笔下“________,________”的水石激荡,山谷空鸣。
(2)《离骚》中表达屈原“只要保持本心确实美好,哪管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中国之美,美在宫阙,美在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的萦回曲折,屋角尖耸。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北伐的气势,“__________”,极其豪壮。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除夜书怀
来鹊(唐)
鹦鹉洲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
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
箸拨冷灰书闷字,枕陪寒席带愁眠。
自嗟落魄无成事,明日春风又一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以“洲头夜泊”起句,看似平淡,诗人深蕴的感情实则由此生发开来。
B. 颔联紧承首联,从社会和自然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形影凄然的原因。
C. 颈联紧扣诗题描写眼前的景物,从正、反两面描绘出孤寂清冷的意境。
D. 全诗抒发哀情一唱三叹,诗风流转沉郁顿挫,颇有杜甫《登高》的气象。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章的实用功能;其《师说》针对“师道之不传”的现实,阐释了从师学习之道。
B.杜牧的《阿房宫赋》辞藻华丽,反复铺陈,大量使用典故,旨在表达对项羽焚毁阿房宫暴行的批判和对秦王朝灭亡的同情。
C.《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塑造了既滑稽可笑又执着无畏的主人公形象,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红岩》描写了许云峰、江姐等人在反动派监狱中开展的英勇斗争,展现了共产党人在逆境中敢于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伤感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C.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资:凭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怠而欲出者 不敢言而敢怒
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向下看万物的繁多
B.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被武力逼迫罢了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死了也还要报仇
15、请从下面三幅《呐喊》插图中任选一幅,结合小说具体情节,描述画面所表现的场景。(字数不少于150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