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乌海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规律。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说,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④他现在深陷困境,与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他总是把别人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⑤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⑥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⑦做学问,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在方法上也要得当,切不可多端寡要、什么都浅尝辄止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④⑥ D.②③⑥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B.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人)

    C.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

    D.奈何(奈何:表示反问)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句是(  )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_______,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的新功能。

    A.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

    B.依赖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

    C.图书出版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D.图书出版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可以依赖互联网的优势

  • 4、选择填入词语的序号正确的一项(     

    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     )起来,从桌上(     )起鸡毛掸子(     )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     ),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①抡        ②拖        ③倒转        ④抄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童子六七人   又可冀其成立

    D.天伦之乐事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葛剑雄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地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呼号奔走;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测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看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看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早上天亮了两次)”。

    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时已经设立了“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居然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春秋》所记的242年间,发生了36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当作灾害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在今天,曰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少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B.在以农业生产立国的时代,人们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日食产生的原理根本不了解。

    C.“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中“居然”一词,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D.“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中的“一定”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气候、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

    B.《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

    C.相传,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天文官,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时会疏于观测,不能对日食做出及时预报。

    D.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

    3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有哪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极写女孩活泼的形象,“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男子焦灼不安以及用情之深的情态。

    (2)屈原《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

    (3)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

    (5)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6)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写嘉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这山高景美的腾王阁所在地。

    (2)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山月朗照之下,诗人不知不觉来到庞公昔时隐居之地的情境。

    (3)在《阿房宮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为子贡解释“恕”的意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认为《离骚》虽然内容细小但旨趣极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内容却很深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认为江东英才良多,可助项羽东山再起,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先写箜篌精美,再写乐声效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词人感慨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幕遮》中描写鸟儿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②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颈联这两句意蕴丰富,“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想象鏖战之后,正面赞美赵都督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及其立功报国的思想。

    D.尾联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的渴望,认为边庭建功的意义和价值远比皓首穷经来得大,流露出对世俗“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说法的认同。

    【2】后世认为高适的《燕歌行》远比此诗深刻,有着此诗没有表达的情感,请简要概括(至少两条),并写出相关诗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B.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C.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D.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B.刺史,原为巡察官员,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如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薨”,古代称侯王死为“薨”。我国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的称呼各有不同,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年轻的时候行侠仗义,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征战黄巢,也曾率领士兵攻破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得到朝廷的认可。

    B.钱镠不接受董昌伪命自己为两浙都将的命令,奉旨讨伐他。获胜后,朝廷赏赐钱镠铁券,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

    C.钱镠于唐昭宗时直至同光年间,被君王看重。钱镠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

    D.钱镠曾与罗隐诗文唱和,他在诗文中对罗隐出言不逊,罗隐一笑了之。钱镠晚年改变处事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

    (2)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40年,更是国人砥砺奋进的40年。面对改革开放,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总结: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的当代中国发展故事;

    改革开放的“开放、创新”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通过改变自身而影响世界”这一道理的集中体现;

    …………

    或许这些总结启示着你的人生感悟,或许你对改革开放有着自己的人生体悟。请结合以上 料以及自己的积累,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