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以乱整,不武   易:替代

    C.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D.焉用亡郑以邻   陪:通“赔”,补偿

  •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

  • 3、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A.达尔文发表“摘要”,只是因为完成研究工作尚需时日而自身健康状况不佳。

    B.华莱斯与达尔文的研究都涉及物种起源,他们得到的“一般结论”也相当接近。

    C.“将近”“差不多”“完全”等用词准确严密,体现达尔文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

    D.将“若干提要”和“论文”同时发表,反映赖亦尔等人对研究成果的尊重与保护。

  • 4、下面四组成语中,加点的语素意思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实事求   自以为   共商国   唯利

    B.惊诧   一钱   副其实   正言顺

    C.无路   明珠暗   意合   笔从戎

    D.羹冷炙   延口   柳败   风卷

  •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不如而厚遇之

    B.自怎生得黑   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C.慕君之高义也   以吾两人在也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公车特拜郎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节选)

    鲁 迅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墨子便找着一个好像士人的老头子,打听公输般的寓所,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正在手掌心上写字给他看,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不一会,连那老士人也在嘴里发出哼哼声,墨子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写了半个“公”字,拔步再往远处跑。然而到处都在唱,无隙可乘,许多工夫,大约是那边已经唱完了,这才逐渐显得安静。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

    “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么?”店主是一个黄脸黑须的胖子,果然很知道。“并不远。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写着字,请他看了有无听错之后,这才牢牢的记在心里,谢过主人,迈开大步,径奔他所指点的处所。果然也不错的:第三家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雕镂极工的楠木牌,上刻六个大篆道:“鲁国公输般寓”。

    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

    “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的太多了!”

    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已经关了门,再敲时,就什么声息也没有。然而这目光的一射,却使那门丁安静不下来,他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只得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个你的同乡来告帮了……这人可是有些古怪……”门丁轻轻的说。

    “他姓什么?”

    “那可还没有问……”门丁惶恐着。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门丁也吃了一惊,赶紧跑在他前面,开了门。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你一向好么?还是忙?”

    “是的。总是这样……”

    “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的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我送你十块钱!”墨子又接着说。

    这一句话,主人可真是忍不住发怒了;他沉了脸,冷冷的回答道:

    “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的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的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知道着,却不争,不能说是忠;争了,而不得,不能说是强;义不杀少,然而杀多,不能说是知类。先生以为怎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好的。不过时候不早了,还是吃了饭去吧。”

    然而墨子不肯听,欠着身子,总想站起来,他是向来坐不住的。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的说道:

    “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便当……”

    “可以可以,”墨子也诚恳的说。“我其实也并非爱穿破衣服的……只因为实在没有工夫换……”

    【注】①告帮:在旧社会,向有关系的人乞求钱物帮助。②关于墨翟坐不住的事,在《文子·自然》和《淮南子·修务训》中都有“墨子无暖席”的话,意思是说坐席还没有温暖,他又要上路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全是以限知视角展开叙述,通过墨子观察外在世界,揣摩他人心理,这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B.本文开头描写墨子与楚国民众穿着不同,言语不通,连老士人对他也没有兴趣,表现了墨子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的形象特征。

    C.墨子去见公输般被门丁拒绝,吃了闭门羹,但是墨子眼神“一射”,门丁只得去禀报主人,可见墨子比横眉怒目的门丁更为威严。

    D.公输般说“义不杀人”,实际上却为攻打宋国的楚王造云梯,帮助权势者屠杀无辜民众,其中的矛盾被墨子犀利地指出。

    【2】鲁迅说:“墨子之徒为侠。”请谈谈本文如何具体塑造“侠”的形象。

    【3】本文节选自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与初中课文《公输》相比,本文作为“故事新编”,“新”体现在哪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朝天子·咏喇叭》中,“__________”句,非常形象地预示了剥削将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婪残忍本质,同时暗示明王朝将因此而灭亡的必然命运。

    (2)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4)《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拟人化手法,既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也显示出作者闲适心态和生活情趣。

    (5)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孝祥虽被贬岭南任职多年,但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表达了自己问心无愧的心理。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孟选读》)

    (2)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____________。(《论孟选读》)

    (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___________。(《论孟选读》)

    (4)怀抱利器,___________。(《送董邵南序》)

    (5)_________,俯冯夷之幽宫。(《后赤壁赋》)

    (6)___________,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权,然后知轻重:度,___________。(《论孟选读》)

    (8)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西塞山怀古》)

    (9)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薛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源汀封连四州》)

    (10)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九日齐山高》)

    (11)渐霜风凄紧,______________,残照当楼。(《八声甘州》)

  •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廊腰缦回,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绘音乐间歇时余意无穷、引人愁思的境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这两句也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涴: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不再澄明,岸上碧树也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还不如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赏析颔联“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 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今画者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②执笔熟视,见其所欲画者。

    B. ①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哭失声。 ②与可厌之,投诸地骂曰:“吾将以为袜。”

    C. 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D. ①振笔直,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字而幼孩,而鸡豚。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轮扁,斫车轮的木工称“轮”,“扁”是该木工的名字,这是古汉语中一种人物称谓法,如弈秋、庖丁、孟姜等,均属此类。

    B. 夫子,有时特指孔子,一般是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现在用来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略含讥讽。

    C. 我国素有“丝绸之国”之称,丝织品主要有绮、锦、缎、绫、缣、纱、縠、罗等重要品种。缣素,是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洁白的称素,带黄色的称缣。

    D. 墨竹一派,即湖州画派,是中国画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北宋文同、苏轼等,长于画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必先“胸有成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墨竹赋》中,苏辙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为喻,认为文同画技固然高超,但画竹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借此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深悟,即“有道”。苏轼并不赞同,认为苏辙只得其意,未得其法。

    B. 第二段二人围绕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的玩笑辩论,实际上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谈论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即艺术美不等同于自然美,如《筼筜谷偃竹》“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C. 前人评此作“戏笑成文”,文章颇多诙谐之语,妙趣横生,惟其如此,乃见二人“亲厚无间”,如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以喜写悲,益见其悲,体现的也是艺术的辩证法。

    D. 本文先议“胸有成竹”画论,是画《偃竹图》的基础;再叙二人诗歌酬答,是《偃竹图》的由来;后写见画思人,抒悲怆之情:通篇以画相贯穿,以怀念故人为中心,挥洒自如又章法谨严,形散神聚。

    4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⑵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疾疫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居家防疫的我们通过各类资讯和自我审视多角度地观察着世界并投入了更多的思考。

    请你从下面与本次疫情相关的三个写作任务当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任务①:请从2020年寒假当中任选三天,分别写一段寒假日记,表达你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任务②:疾疫发生后,著名歌手韩红奔赴在捐助救济的第一线,并发微博表示当国家有急难的时候,抢救生命远比创作歌曲歌唱英雄歌颂救援要更紧迫更有价值,对此,无数网友留言叫好,但也有很多音乐人对韩红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爱心歌曲为受灾民众祝福、为救灾勇士加油才是歌手的本分。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任务③:正式返校上课后,学生会将举办一次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科学防疫远离病毒,我们一直在路上”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篇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推广成功的防疫经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这次新冠肺炎引发的悲剧不再上演。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