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题辞”,必须考量相应的社交场合。如①,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②,适用于长辈寿庆,以表达庆贺之意;③适用于教育机构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
上文①、②、③中,依序填入最为得体的选项是( )
A. 五世其昌 齿德俱尊 启迪有方
B. 宜尔室家 椿萱并茂 杏林春暖
C. 珠联璧合 福寿全归 英才渊薮
D. 琴瑟重调 松鹤延龄 时雨春风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是考研还是就业,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B. 李华在班会上立下誓言,十年寒窗苦读,岂能马齿徒增,必驰骋考场,蟾宫折桂!
C. 您多次诚意邀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敬谢不敏了,明天一定准时赴宴。
D. 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我给他发了一条内容为“令尊仙逝,万分悲悼,请节哀!”的短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夹(jiá)袄 木讷(nè) 蜇(zhé)伏 不着(zháo)边际
B. 桎梏(gù) 洁癖(pì) 佣(yòng)金 解(xiè)甲归田
C. 拱券(xuàn) 笨拙(zhuō) 孱弱(chán) 谆谆教诲(huì)
D. 谂(shěn)知 消弭(mǐ) 泥泞(níng) 犄(jǐ)角之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互联网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但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且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的活力。
B. 中国宣布对进口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大幅调整,并通知世贸组织将严禁24个类目的可回收及固体废弃物停止进口。
C. 根拒山东省环保厅要求,各相关市将技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制定环境违法问题整改方案,接受社会监督。
D. 近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先建设。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本届冬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②在常人眼里,一张普普通通的寻子启事,似乎并不会引出多少“题外话”。但是日前,细心的宝鸡渭滨分局民警却刨根问底,从一张小小的寻子启事入手,成功地将一个贩毒集团连根拨起。
③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⑤记者发现,2016年企业招高端人才的胃口大过往年,不少民企开出二三十万元年薪吸引博士,还提供百万元以上科研经费,可惜上门应聘者寥寥无几。
⑥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响,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与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十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B.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C.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D.“锄”作为一种农具和一种劳作行为,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喻示了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也象征着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埋下伏笔。
B.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样破土而出了……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通过“种子”的生长反衬了土地流失的悲哀。
C.“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 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传神。
D.“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翻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六安爷锄地时的心情。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和旌旗概括了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紧接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叙写了妇女儿童们去饷田的情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广开言路,马上就有了“___,___”的好局面。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
9、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 庄子在《逍遥游》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扶摇直上”。而屈原在《国殇》中写到“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为南宋李清照写作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提供了灵感。
② 《鸿门宴》中沛公解释自己派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关汉卿的《窦娥冤》里,窦娥认为天地本该分辨清浊,但是她所看到却是是非不分的乱象,表现这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环境中,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生花妙笔写下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任选6空)
(1)北极朝廷终不改,__。(杜甫《登楼》)
(2)蟹六跪而二螯,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4)哀吾生之须臾,__。(苏轼《前赤壁赋》)
(5)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 (崔颢《黄鹤楼》)
(7)大直若屈,__,大辩若讷。(《老子》)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姜夔《扬州慢》)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都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_______” 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他对于世人诽谤的看法是“__________”,他对于世间的一切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用树木萧瑟的景象传达诗人的悲凉心境,诗人漂泊万里作客他乡,面对以往最爱的酒都“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式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式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匱,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過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 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十三年夏,征,教尚书,斋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汉书.伏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土/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B.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土/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C.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D.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徇首,指传首示众,以达到警告民众的目的,在古代,被徇首者多为犯人。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的最高长官。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
D.策免,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代皇帝任免官吏,书于竹简,称为策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湛心念苍生,为政众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间,与百姓同甘共苦,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伏湛起了重要作用。
B.伏湛深受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征召他做尚书、司直等重要职务,皇帝每每出外征战,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后来,他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爵阳都候。
C.伏湛招降异卿,劝阻皇帝亲征。贼人徐异卿等占据富平,连续被攻打不投降,只愿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亲自征讨叛乱的彭宠,伏湛上疏劝阻,皇帝最终没有亲征。
D.伏湛宦海沉浮,身后深享哀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也曾被免官。在担任尚书令时,在被光武帝召见的宴会上中暑而死,光武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做粥从种稻子开始,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缫丝刺绣,竹制沙发,活字印刷……在近四年发布的视频中,一袭古装的网络红人、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呈现了中国人真实、古朴的传统生活,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山风轻抚,泉水叮咚,天然宁静的画面和她的劳作,一同构筑了屏幕另一端的观看者们所向往的生活。 “把生活过成诗”的李子柒发布的短视频,在在国内全网播放量就已经以十亿计,并在国外视频网站爆红,激起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新华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了解了李子柒现象后,你有许多想法要跟她交流。请你给“李子柒”写一封信。
②写一篇“李子柒现象之我见”主题班会的演讲稿。
③针对李子爆红现象,为校报写篇时评。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