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相”字,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好自相扶将 ④登即相许和 ⑤嬉戏莫相忘
⑥枝枝相覆盖 ⑦怅然遥相望 ⑧黄泉下相见
A.③⑤ B.②⑤ C.①⑦ D.②④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乌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B.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C.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3、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穷则独善其身
4、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男子________自己的金毛犬扑咬过路的残疾人,还拍视频取乐,引网友热议。
②农民工也应当学法懂法,遇到恶意欠薪行为,犯不着________用事,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合法依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指使 义气 委曲 B.支使 意气 委屈
C.支使 义气 委曲 D.指使 意气 委屈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麦粒
许心龙
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
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
“干透了吧?”我娘问道。
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①的脆响。
“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②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
“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
“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
“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强调说。
“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
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
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
“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
“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
“嘎嘣嘎嘣③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
“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
“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
“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
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
“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
“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
“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⑤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
“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
“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⑥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子麦,打人的脸呀!”
“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
“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
“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
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
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⑦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1】画直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的作用。
【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
【4】探究并概括小说的主题。
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对项羽拒渡乌江,唐宋诗人多有题咏,如杜收在《题乌江亭》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表现了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李清照更是在《夏日绝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而项羽自己也在绝命词《垓下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績,只是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写够六句即可。
(1)通过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们看到已到天命之年的子路欲治理的是中等“千乘之国”,但他的态度让孔子不悦,因为 “________,_________”,只有年近不惑的曾皙的言谈得到孔子的称赞。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最终也走向了灭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 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7)《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12、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不见复关,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 ,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落木萧萧,鸿雁南飞,萧瑟之秋引发了悲哀之情。
B. 颔联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能体味到诗人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C. 颈联将思乡情一泻无余,遥看孤帆远去,自己却无法一同前往,思乡更甚。
D. “迷津”这一典故有关隐士长沮和桀溺,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决然之意。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B.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C.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D.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秉义郎:宋阶官名。徽宗政和年间,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六阶为秉义郎。绍兴时改称秉节郎。
B.大金:是金朝的正式国号。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主张民族平等,不分夷夏。
C.内禅:是一种君位由父传子的传承制度。因其是在本家族内进行,故得此名。受禅者取得君 位具有很大的合法性,但内禅之事,多非自愿。
D.通衢:指为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语出《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古代与通衢意思接近的词还有“亨衢”“大道”“孔道”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有勇有谋。官至秉义郎,却不刻意表现自己。在震威偷袭行动中,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朱昭忠君爱国。夏人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告之 国君内禅之事,并宣读诏赦,拒绝投降,令众人叹服。
C.朱昭重义轻死。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射他;不 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视死若归。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 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亡。
【4】把文中画横经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2)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民主”与“科学”自此渐入人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9年: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为迎接将要到来的人生第一次重要挑战蓄势待发……
……
2049年:你正值中年,春秋鼎盛;而新中国成立100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以热血、勇气与智慧,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又该如何迎接未来?以上材料,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或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