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童,童生的别称。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也俗称“文童”。
B.土谷祠,旧时祭祀土地神祈求五谷丰收的地方。土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羊为太牢。
D.赛神,即迎神赛会。旧时的一种民间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酬神祈福。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摄,暂时代理比本官高的职务,表“暂时代理"的还有“假、权、署、除”等词语。
C.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D.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 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 ,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 。
A. 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B. 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 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D. 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相吊: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不能用一饭千金的方式去挥霍浪费。
D.我头上树木的宏伟、四周灌木的纤丽、脚下花草的纷繁使我目不转睛,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
5、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反复)
B.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排比)
C.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对偶,反复)
D.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呼告)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
图1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
(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图2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
材料三:
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贏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节选自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材料四:
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节选自《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2012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2017年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
B.2016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C.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D.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B.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
C.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是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D.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
7、根据原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4)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5)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动作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只有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写景转到写人,承上启下。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愁恨之情。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牢记秦亡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人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士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13、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 “鲲鹏”“图南”化用典故,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C. 诗歌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 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认为……出奇
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闻:高雅听说
C. 衡常思图身之术 图:图谋,谋划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字平子”,古人的名和字存在一定的意义联系,此处“衡”与“平子”意思相近。
B. “三辅”,在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C. “公府”是古代官署名,指普通官员的办公室场所,文章中的“公府”也是对官署的统称。
D. “拜”“迁”,前者指授予某种官职,后者指晋升或调动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在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 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 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百姓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顺帝说实话。
D. 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族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次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所喜欢的书中人物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可以看出,下列人物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伯夷 关羽 贾宝玉 林冲 孙少安 高觉新 钱墨吟 白嘉轩 堂吉诃德 爱斯梅拉达
上述人物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请你选择两到三位人物确定某一主题,结合自身读书体验及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