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 区域。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你,内心清澈、葱茏、 ,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 地跟她走。
A. 单纯 轻快 心甘情愿 B. 纯粹 轻快 坚定不移
C. 纯粹 轻盈 心甘情愿 D. 单纯 轻盈 坚定不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是真的吗?《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B. “抱团养老”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未来也许会成为可供非失能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模式。
C. 各地陆续出台的多个限制性政策有效抑制了房价不快速上涨,这些举措预计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D. 司马迁在漫游天下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始终注意整理、搜集、编写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事实,终于写出了巨著《史记》。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 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C. 高中毕业是,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
D. 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他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4、下面的文稿在表达上得体的一项是
通告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公告①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2月8日6时至12日20时施工②,涉及范围:东到滨江大道,西到钟灵街,南至毓秀路,北至祥和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③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④。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⑤。
2018年2月7日⑥
大渝区电力公司⑦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⑦
5、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露珠驮着阳光/在晃动的枝条间奔跑
B.芦苇是虛怀若谷的/它低下谦卑的头颅
C.雨一直落,每朵云/都是失去速度的降落伞
D.柳树已亭亭玉立/生在河边,饮水却成了一辈子的难题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均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办学校,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设于唐朝。
B. 国子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 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六学”根据其家中官位的高低进行招收。
D. “六学”教学内容依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向地位低的教授实用学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朝科举制度进入了逐渐完备期,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安排、针对人群各有不同。
B. 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他人还要多学《孝经》《论语》。
C. “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人才发展渠道多样化。
D. 谚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明经科”考试录取比“进士科”录取容易得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门荫”和“流外入流”是科举制度外的两种入仕途径,在唐初,曾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B. 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出众的平民得以晋身。
C.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消除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 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⑵《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⑶《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的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同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缘情,亦蕴理:如王安石《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就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2)《论语》中谈到了“________,_______”。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
9、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子过得非常辛劳,以此表达其内心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极写曹操军队在获胜后的军容之盛。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②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③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天气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谢落,比喻人要坚韧不屈,不改初心。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②,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②黦(yuè):污迹。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B.“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C.第五句写会唱歌的百舌鸟站在高枝上婉转歌唱,赞扬像百舌一样口才好的人。
D.“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远释褐①江夏王国侍郎,转奉朝请②。高祖③见远,谓张弘策曰:“何远美丈夫,而能破家报旧德,未易及也。”板④辅国将军,随军东下。高祖践阼⑤,迁建武将军、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运水还之。其它事率多如此。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焉。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者,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数十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立⑥,远度己无赃,就立三七日不款⑦,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起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双鹅为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高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渊朗为桂州刺史,缘道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然其听讼犹人,不能过绝,而性果断,民不敢非,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治状,高祖每优诏答焉。天监十六年,诏曰:“何远前在武康,已著廉平;复莅二邦,弥尽清白。政先治道,惠留民爱,虽古之良二千石,无以过也。宜升内荣,以显外绩。可给事黄门侍郎。”远即还,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远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以此多为俗士所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节选自《梁书》卷五三,有删改)
(注)①释褐:脱下粗布衣服,指入朝为官;②奉朝请:有参加朝会的资格。③高祖:梁武帝。④板:皇帝册封委任下属官员。⑤践阼:即位。⑥立:测立,一种刑讯制度。⑦款:服罪。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交好
B.当时士大夫坐法 坐:犯
C.缘道剽掠 缘:沿着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怪罪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者
B.进斗酒双鹅为别 特为豪右所畏惮
C.近代未之有也 周人之急
D.然其听讼犹人 其轻财好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馈遗秋毫无所受
对亲朋的馈赠,丝毫不受
B.其它事率多如此
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
C.所过若营家焉
(何远)所到之处就象商家对待自己的产业一样加以经营
D.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何远)给别人写信,无论贵贱,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
【4】根据文意,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远任武昌太守时,杜绝交游,尽职为官。
B.何远多次被免官,均是当地豪强诬告所致。
C.何远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贫穷人。
D.何远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建生祠表示尊敬。
【5】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以此多为俗士所恶。
【6】第二段中说何远“视贫细如子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语句。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有人赞成米兰·昆德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负重前行,这样才会真正获得成功。也有人反对他的观点。如果就此组织一场以“必须负重前行/无须负重前行”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