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B.忳郁邑余侘傺兮   芳菲菲其弥章

    C.固时俗之工巧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D.进不入以离尤兮   匪来贸丝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影相(慰问)   ②吾妻来(回来)

    ③恨不疏林挂住斜晖(美好)   ④形容枯槁(形体容貌)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备)   ⑥彼且乎待哉(何)

    ⑦不能之于怀(比喻)   ⑧他日庭(小步快走)

    ⑨吾赖是以吾躯(供养,养活)   ⑩以为美(弯曲)

    A. ②④⑥⑧⑩ B. ①④⑥⑧⑨ C. ①③⑥⑦⑨ D. ①⑤⑧⑨⑩

  •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恍然犹非真(意思)

    ②文书下达行省,多潜之(更改)

    ③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侍奉)

    溺皆闭其中(箭)

    ⑤每暮下管键(接近)

    ⑥汉川竹贱如蓬(美好)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B.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D.想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 5、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了综艺之友俱乐部!”

    D.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柏林墙消失

    张抗抗

    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让人觉得恐惧。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

    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有炮楼,没有宪兵。

    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

    它仅仅是一个象征?

    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颀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时而同那条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

    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

    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被淹死了。因为虽然河岸的一侧在西柏林境内,河却属于东柏林。任何人如果跳下水去,都会构成越境罪名

    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

    墓碑上写着:越墙者。

    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

    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柏林墙上血迹斑斑。

    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乘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法越墙,一年年从未间断停止……

    我开始怀疑自己对墙的最初感觉。

    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眺望东柏林。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去。从矮墙至那些建筑物,中间有一大片开阔的空地,除了几个来回巡视的带枪警察,杳无人踪。

    除了墙,还有这块不可接近的真空地带。

    远远地,可以望见薄雾笼罩着的东柏林菩提大街,一条很宽很美的大街,绿树葱茏。

    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要去那儿看看的愿望。

    但我知道这不可能。

    我不能够越墙而过。否则我将永远地留在墙下。

    这墙拦阻了我。墙原来并不是一个象征。

    1985年夏天,我徘徊在柏林墙下的那个下午,柏林墙似乎还很坚固。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在不很长的五年以后,它竟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崩塌、破碎,被拆除、被清理,甚至没来得及让人再看它一眼。

    那天,我决意要设法去东柏林。

    我对那墙充满了好奇。

    几天以后,我紧紧捏着护照,穿过那也许叫作海关也许叫作边境的地铁站大厅。

    ……

    东柏林!

    天下着小雨,迷蒙中,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修复一新的古典建筑,更显得庄严肃穆,洁净的大街被雨水洗得发亮,小轿车来来往往。我几乎没觉得墙这边和墙那边有什么不同。

    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走到柏林墙下。

    我久久凝望着柏林墙。

    从这一边看这堵墙,墙似乎要比那一边干净些也苍白些。墙上更多的是一片空白。穿着灰色制服的持枪警察如雕像肃立,行人远远且匆勿而过,墙和人之间,是一块荒疏的空白,一片布雷的禁地。

    墙在树丛和草地间蜿蜒,犹如一条细长又干瘦的胳膊,将勃兰登堡门下所有的辉煌都紧紧箍在怀里。更如一道无形的锁链,隔绝了封闭了另一个世界。

    暮色中,那狭窄而粗糙的矮墙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但在黑暗中,我仍然感觉着墙的存在。我用手触摸到它的冰冷、它的固执。

    ……

    离开东柏林时已是深夜,我通过那墙的出口,走向西柏林。墙留在我的身后。几天以后,我就将飞离这个奇怪的、既相连又相隔的城市,回到我熟悉的那块土地。

    我忽然隐隐地感觉着一种悲哀。

    人在创造了自己的同时也创造了围墙。那么,人类是终究不能够摆脱围墙了么?

    漫长而又短暂的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么坚固那么森严的柏林墙,在岁月的碾磨与撞击下,终于剧烈地摇晃震颤起来,并正在悄悄地消失隐退。昔日的勃兰登堡门下,开放了的边界已成为一个自由市场。那儿正在出售有关柏林墙的纪念品。坚硬的柏林墙的水泥碎片,已被标上价码,任旅游者带到世界各地去……

    柏林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它消失以后,是否还在原地留着残存的墙基?

    人类也许还将不断地建造围墙又拆除围墙。可是这世上原来是没有墙的。

    我只能怀着焦渴的心情,盼望着世上那些所谓的,早早地、快快地消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是按照“西柏林—东柏林—西柏林”的行踪来安排材料,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柏林墙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

    C.文章点面结合,先写土耳其孩子被淹死,蕴含着对他的同情;后写许多年轻生命倒在柏林墙下,寄寓了作者对勇敢者的哀思和赞许。

    D.文章用“似乎”来体现柏林墙看似坚固实则“易塌”的特点,用“决意”来表明作者去东柏林态度的坚决,可谓耐人寻味。

    2请概括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柏林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3标题“柏林墙消失”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4)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 8、名篇名句默写。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这两句“____”表现诗人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用这两句诗“____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早上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 10、名句默写。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以“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一系列日常小事为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壮观景象。

    (2)《诗经•氓》中女子感慨阔水有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男子的荒唐、没有准则。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2、名句默写。

    (1)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慨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蜀道山势的高危和人们无可奈何的神态。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主张要从不同的层面看问题,他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自己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的观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早秋三首(其二)

    许浑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注]①墀(chí):台阶。②相如:指司马相如。据《史记》载,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③曼倩:东方朔的字。《汉书》载:“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④生公:晋未僧人。传说其曾于苏州虎丘山讲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头。⑤园吏:指庄子。他曾为漆园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叶子落在台阶前,以叶落照应诗题,并由落叶引出后句的作者之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青汉”是“银河”的意思,这一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青汉”和“白云”代指高官显爵。

    C.颈联用典,作者运用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典故,引古人以自况,委婉含蓄地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D.尾联中,作者以“生公和庄周哪一个才是自己师法的榜样呢”的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淮南人已悲”中的“悲”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侯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①算器:竹器。②推毂:荐举。③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即古代道教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C.秩,原指官吏的棒禄,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

    D.太史公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补叙史事,表达作者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存放马匹,迎送宾客,夜以继日,唯恐不周。

    C.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遭司马安诬陷,曾一度被贬为平民。

    D.郑庄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5郑庄一生中可赞可叹之事甚多,结尾处作者为何独对郑庄“有势”与“无势”深有感叹?请结合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某班级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下面是部分学生发言中的一些话语:

    学生甲:鲁迅说:“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中国人的骨子里,自古注重文明礼节之道,如“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学生乙:文明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的举手投足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

    学生丙: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身边人的模范带头构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每个人定下了道德的基调。

    学生丁:最近,辽宁省某开发区法院作出判决,在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被告人均构成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地铁上吃小龙虾乱吐虾壳者也被拘留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