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相”字不都同类的一项是( )
A.①相见常日稀 ②六合正相应 ③儿已薄禄相
B.①及时相遣归 ②嬉戏莫相忘 ③久久莫相忘
C.①誓天不相负 ②登即相许和 ③摄履相逢迎
D.①黄泉下相见 ②枝枝相覆盖 ③仰头相向鸣
2、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
B.《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
C.《窦娥冤》——关汉卿——元代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B.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果实
C.微风鼓浪 鼓:振动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予所否者(否定)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
B.多见其不自量也 (大多) 无适(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比(靠近) 小大由(途径)之
D.使民敬、忠以劝(努力)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孙郁把唐弢身处老境时的痛苦、迷惑、挣扎,把唐弢在鲁迅传记写作上的愿望、志向、规划,把唐弢在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上的 、闪躲腾挪,把唐弢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左右摇摆的 、步履蹒跚均刻画得 。
A. 左右逢源 心余力拙 淋漓尽致 B. 面面俱到 心力交瘁 淋漓尽致
C. 左右逢源 心力交瘁 入木三分 D. 面面俱到 心余力拙 入木三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 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 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 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 是谁”的认知。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 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 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编自《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逐“娱乐至上”是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恶搞名人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B.民族历史记忆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因此不能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
C.只要不追求上座率、收视率、点击率,就能消除文化娱乐化,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如果想让文化泛娱乐化失去生长的空间,就需要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一起共同努力。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的文化商业化浪潮是出现“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B.文化泛娱乐化的盛行导致了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了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
C.文化泛娱乐化放大了文化的娱乐价值,把娱乐性当成了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D.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文化消费者应增强文化自觉,对接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文化的作用,陈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出现的背景,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述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负面作用。
C.第三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带来的危害。
D.最后一段从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论述了“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正确做法。
7、默写。(任选6空)
(1)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____________。 (《庄子·大宗师》)
(2)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
(3)___________;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
(4)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5)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 (《踏莎行·郴州旅舍》)
(6)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观沧海》)
(7)愚人千虑,___________。 (《晏子春秋》)
(8)我关汉卿是有名的________、_______、捶不扁、炒不爆,响挡挡的铜豌豆。(《关汉卿》)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景式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战败历史,与前面“烽火扬州路”惨状形成鲜明对照。
(3)廉颇听闻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内情后,由门客引领前往蔺相如府上谢罪时所说的话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要向贤臣征询治国良策并听取正确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但战争还未胜利不得还乡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久客孤愁。他晚期的诗作《登高》中,对这种生活状态做了生动而准确的概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于纳谏》)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9)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12)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①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于此。
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词中充分展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其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14、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巳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 就:即便
B.将有事于西畴 畴:田地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或棹孤舟 棹:划桨
【2】对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悦亲戚之情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门虽设而常关 鸟倦飞而知还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A.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B.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C.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D.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4】下列属于“以心为形役”的一项是( )
A.苏秦“屈首受书”,一心通过读书来获声望、取尊荣。
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孟浩然隐居不仕,醉心田园,终日以诗酒为乐。
D.司马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绝不“矫俗干名”。
【5】本文多处情托于物,情寓于景。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真实生命状态。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6】周敦颐《爱莲说》中说“________________”,当是从本篇“松菊犹存”及《饮酒》中“采菊东篱下”这些地方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周敦颐看到了陶渊明的归隐不仕,与菊花在深秋之际的傲霜而开有相似之处,所以他说“予谓菊,__________。”这是把陶渊明与菊花等同起来了。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文化不仅蕴藏在经典著作里,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你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