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间或
B.彼节者有间 间:空隙
C.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D.则塞于天地之间 间:中间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本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C.及仇雠已灭 雠:与“仇”同义,仇人
D.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A.何功之有哉
B.冤哉亨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切实保障安全,该法被称“最严食品安全法”。
B.昆曲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C.2019年,来宁波博物馆观展的游客数量达百万,对于一个成立不足十年的年轻博物馆,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D.曹文轩几十年持续关注少年儿童生存状态,致力于构建一个至真至善的理想王国,注重从平凡生活中挖掘善的因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皮车
南翔
九月底了,天气依然燠热,茶炉工猫腰启开炉门,添了两铲煤,眯细眼觑着火苗蜿蜒升起,随即闭上炉门离开。
这是他的最后一个班次。以前乘绿皮车的人多,每个车厢头上配一个茶炉室,一个茶炉工管两到三个茶炉室。现今乘车的,除了郊区进城的菜农,再是读书的毛伢子,还有跑通勤的铁路职工——这三种人占去多半。
茶炉工去推售货车,两年前,他开始兼小营。兼做小营主要是拿提成,但总共也不过三四千元。他需要钱,以前需要,现在更需要。老婆有与生俱来的乙肝,前几年又发现再障性贫血。吃药需要钱,吃营养品也需要钱。
推过几个车厢,只卖了一袋瓜子,一袋苹果。慢车毕竟和快车的买卖没得比,拖的基本都是“贫下中农”。但慢有慢的好处,世上万事万物,哪有都让快的占尽理的!
依然回到七号车的茶炉室。
一股鱼腥气扑面而来,过来打水的是一个鱼贩子,精瘦,端的一只军用水壶,绿漆早已剥落,草绿色的挂带也泛出了白碱。
几乎天天照面的。茶炉工问,又没打票吧?
这些菜贩子、鱼贩子,总是从铁路职工的通勤口进站,塞几把菜给列车员,免了三五块钱的车票。鱼贩子额头正中的一颗灰痣猛地一弹,笑着转移话题,城里的人喔,没得半日,一担鱼就卖得净光!
茶炉工问,得闲半日,你还不是在帮菜嫂!
鱼贩子嘴角漾开了一朵老菊花,说,菜嫂的水蕹也好卖,上午就卖完了。下午卖红萝卜、大蒜子和生姜。
茶炉工道,得闲把事情办了,两个老恋人,一径像搞地下工作,犯了法呀!
鱼贩子叹了叹气道,还不都是因为崽女……
接了满满一壶水,鱼贩子往座位走去。
茶炉工推着车又到了七号车档头,此时到了一个站,只见鱼贩子擎着扁担,拨弄头顶的摇头扇,让它对着菜嫂。
鱼贩子又坐下,在她对面,用一只纸杯与水壶盖子来回兑水,兑凉了,就一盖子一盖子地端给菜嫂解渴,满目的温馨。
车又动了,菜嫂忽然指着对面斜躺着的一个女生道,她脸色不好看,吃坏了肚子吧?女生去了厕所。
茶炉工问边上戴大圆眼镜的男生,她跟你一个班吧?学习好啵?
大圆眼镜点点头道,以前蛮好,还是副班长,后来不好了,比不上我呢!一脸的洋洋自得。
大圆眼镜捂着嘴偷偷说,她还欠了上个学期的补习费一百块钱,没交钱的,今天老师点了名。
女生过来刚好听到了,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忽然操起一只塑料水杯就砸了过去。
菜嫂帮女孩捡回了水杯,搁放在茶几上,从衣兜里掏出一把梳子道,每日头戴星光去读书,硬是跟我们种地卖菜的一样辛苦!你看看,头发都打了几多弯弯结!
茶炉工再去看菜嫂,但见鬓发已经现出白丝,却是梳得根根熨帖。眼角荡漾而出一缕鱼尾纹,那是几十年风吹雨淋的收藏。鼻梁挺拔,额头平坦,一双眼睛尤显得精神'甚至有几分孩童的顽皮。
鱼贩子一身的邋里邋遢,那是更需要菜嫂的一双手,日日拂拭、时时打理的。
这不,女孩子从开始的不情愿,到端坐着,任凭菜嫂眼快手捷地修理。她不时从咣当咣当行驶的列车窗户上,反照自己的面貌,原本乱糟糟的形同刺猬进攻的头发,顿时变得蔼然有礼。
列车播报前方到达红岭站,女生嗖的一下就起身,将水杯插在书包一侧,很快就双肩挎好坐看等待。
菜嫂在背后帮她整理的时候,悄悄塞了一张五十的钞票在书包一侧。
茶炉工觑得真切,心里迅速盘算着菜嫂一天的收入。人啊就是这样,有时候会斤斤计较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有时候又会掏心窝子待人处事,全看是不是触动了心肺旮旯里的那一角柔软。
他过去抹一把茶几,也无声地贴了一张五十的钞票在她书包里。
女生浑然不知,菜嫂把她送到车门口,她一径低着头,下了车。
或许是快到站了,菜嫂和鱼贩子对视的眼神,掠过一丝无奈。两人有几句低语,那是明日出门的约定还是相互珍重的叮咛?
菜嫂和鱼贩子心下去了。
一落站台,他俩便挽起扁担绳,挑着一对空菜箩筐,对望了一眼,各奔东西。
前方是本次列车终点炉,到终点之后,停十五分钟便是返程。
回去之后,就此告别了这趟绿皮车,茶炉工退休了,说不清是期待还是落寞,总之是喉咙里堵了很多话无人诉说的意思。据说,绿皮车因为连年的亏损,路局也想停运。如果停运,那么职工通勤、学生上学,还有菜嫂争鱼贩子的日常劳作买卖,将是另一番景观,怎样的景观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一段,从茶炉互日常工作写起,用词文雅、通俗,不仅描写了茶炉工的具体工作,也给全文奠定了一种热烈的基调。
B.菜嫂看女生读书辛苦,看到她乱糟糟的头发就帮她打理,女生从不情愿到端坐着,任凭菜嫂梳理,说明女生天性爱美,只是没有时间打扮自己。
C.小说借助一个茶炉工的视角,描述他在最后一个班次的绿皮车上值班的所见所感,让我们得以了解由这辆绿皮车所包裹着的各色人物的百态人生。
D.绿皮车是慢生活的象征,当代生活的迅速发展注定慢的事物要被抛弃,这在物理层面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人们反而失去了热情和真诚。
【2】小说刻画了茶炉工、菜嫂和鱼贩子这一群体形象,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他们共同的形象特征。
【3】小说最后一段写到茶炉工退休,绿皮车即将停运,并以问句作结。请结合小说内容,从结构、情感、叙事、主题四个方面,探讨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评书演员单田芳凭着其顽强的毅力,钉子般的精神,在传统表演艺术事业上执着追求,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李密在《陈情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够善待六国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灭亡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生动地描绘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保持树木天性,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 “_____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_________”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南宋]范成大
清江①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钱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②。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③。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④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④获笋:获、芦苇:笋,萎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落笔先写赣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滚的浪花犹如涌起的重重叠叠的高大房屋。
B.“呼禹乱黄川”一句中,词人呼唤大禹的名字,表达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此次舟行之速,恰似当年追寻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
C.“炎天”指南方,“冰海”指北方,这里既指词人当年北上出使,现在南下被贬地方官,也暗喻当年功名可望,而此时无路请缨的情形。
D.词作用了多个对比和白描,整首词给人以波澜壮阔之感,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见英雄本色,抒发出作者胸中的万丈豪情。
【2】阅读全词,我们该如何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理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装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联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人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B.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人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C.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人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D.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人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庙号;贞观,年号;炀帝,溢号;年号常是生前定的,庙号和谥号是死后才有的。
B.刍荛,原指割草打柴,借指粗野之人;纳刍荛,指采纳粗野之人的意见,意思是不耻下问。
C.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逆鳞,传说龙有倒生的鳞片,人若触之,龙必怒而杀人;触逆鳞喻指谋反这样的大逆不道之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冀闻谏诤,深谙败亡之道。他知道百官进见常紧张失措后,就改换脸色;并通过隋炀帝和虞世基的结局来强调自己希望臣子直言劝谏,以避免败亡。
B.太宗颇明事理,希望天下太平。他明白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君臣相处共事,如同鱼水;他自谦自己不是明君,希望臣子多加匡救,直言劝谏,使天下太平。
C.太宗赞赏王理,重视谏官作用。他称赞王理有关君主纳谏、臣子进谏的具体措施,并采纳其建议,下诏宰相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让谏官也参与其中。
D.太宗心系天下,提醒臣子受谏。他反对帝王放任自己的喜怒,胡乱升官杀人,认为这会造成天下大乱;他希望臣子既要尽力进谏,也要接受谏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2)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