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某村一则通告的主要内容,其中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本村将于7月1日起对南门路段改造升级,届时该路段将封闭施工,禁止行人和车辆光临。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A.届时 B.光临 C.敬请 D.谅解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芯片自主研发的成功、收购案的失败让华为喜忧参半,面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现实,华为惟有继续选择更加发奋,凭借创新赢得更多机会。毕竟未来充满着更多的机会。
②江西修水城建局工作人员误将“储配”写成“储备”,一字之差,导致民营燃气企业投资1600 万元的项目无法营业,这种官衙作派,不仅让人瞠目结舌,简直是耸人听闻了。
③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④决赛中,良好的开局使上届冠军队得鱼忘筌,中后场频频出现失误,被对手抓住机会,最终以一球之差惜败。
⑤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⑥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冬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⑥
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创作的文学,只以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却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一人能出一部小说杰作,即使其人无甚足取,我还是要看。但是在讲理与批评满口道学的文章上,就不同。其人不足论,则其文不足观。一人若不先在品格、修养上下功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
A. 即使人品不足论者,也同样能写出小说杰作。
B. 文学创作领域存在人品与文品不一致的现象。
C. 不能仅凭作家的人品,来评价他的文学作品。
D. 讲理与批评文章者,应提升品格、修养。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 ▲ 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 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 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A.传承 不伦不类 不厌其烦 B.传承 不以为然 不遗余力
C.传播 不以为然 不厌其烦 D.传播 不伦不类 不遗余力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今的大展变成了一支魔棒,画家们唯大展“马首是瞻”,可以说,大展让许多画家悖逆了自己的资质和特长,成了大展的牺牲品。
②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③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④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论述类文本阅读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文章。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戊”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戊”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 “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戊,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 “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戊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辟”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
D. “璧”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璧”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
B. 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童趣。
C. 卫侯参见周天子,入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辟”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
D. 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
B. 作为斧形的器物,“戊”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戊”字的出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
C. 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辟”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戊”代称王是一样的。
D.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戊,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况在《劝学》中提出,要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错误的人,就应做到“_______” 。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富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况的激烈,画面感很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来写山间冬天的景色,如今它已经演化成了形容真相大白的成语。
(3)范仲淹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来面对人生,《逍遥游》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相似的人生态度。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动作熟练,用“_______”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辨明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的两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以此警戒当朝的执政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泛舟赤壁时面对辽阔江面,在徐徐清风中与客人饮酒诵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多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命运的深切同情。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一句引用鲛人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种奇妙的情景,同时也营造出阔大而寂寥的意境。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2】“鸷鸟立寒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 《离骚》)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归园田居》)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苻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也。初名存,少微贱,尝犯法当死,临刑,指旁坏垣顾主者曰:“愿就死于彼,冀得垣土覆尸。”主者哀而许之,为徙垣下。而主将方饮酒,顾其爱妓,思得善歌者佐酒。妓言:“有符存常为妾歌,甚善。”主将来驰骑召存审,而存审以徙垣下故,未加刑,因往就召,使歌而悦之,存审因得不死。 其后事李罕之,从罕之归晋,晋王以为义儿军使,赐姓李氏,名存审。
从晋王击李匡俦,为前锋,破居庸关。从庄宗败鄩于故元城,阎宝以邢州降,乃以存审为安国军节度使。毛璋以沧州降,徙存审横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梁朱友谦以河中同州降晋,梁遣刘鄩攻同州,友谦求救,乃遣存审与李嗣昭救之。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存审选精骑二百,杂河中兵出击鄩垒,阳败而走,鄩兵追之,晋骑反击,获其骑兵五十,梁人知其晋军也,皆大惊。然河中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存审曰: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不若缓师示弱,伺隙出奇,可以取胜。”乃按军不动。鄩以谓晋军且懈,乃夜遁去,存审追击于渭河,又大败之。
契丹攻遮虏,乃以存审为卢龙军节度使。时存审已病,辞不肯行,庄宗使人慰谕,强遣之。
庄宗灭梁入洛,存审自以身为大将,不得与破梁之功,怏怏,疾益甚,因请朝京师。是时,郭崇韬权位已重,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存审章累上,辄不许,存审伏枕叹曰:“老夫事二主四十年, 今日天下一家,四夷远俗,至于亡国之将、射钩斩袪之人,皆得亲见天子,奉觞为寿,而独予弃死于此,岂非命哉!”崇韬度存审病已亟,乃请许其来朝。徙存审宣武军节度使,卒于幽州。临终,戒其子曰:“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 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因出其平生身所中矢镞百余而示之曰:“尔其勉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B.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C.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D.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赐姓:指的是天子根据某人的功绩而赐予姓氏,借此褒奖功劳,笼络人心,因此必须赐以国姓。
B.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地形极为险要,成为兵家所争之地。
C.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两个政务中枢协商处理政务,这里指官名。
D. 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始于唐初,唐中叶后,遍设全国各地,总揽辖区内军、民、财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苻存审出身贫戏,曾判死刑。临刑时,他申请到破墙下行刑,后被主将叫去唱歌助酒,他的歌声使主将愉悦,免于死。
B. 苻存审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他在援兵河中时,善用谋略,故意示弱,以退为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后大败刘鄩。
C. 苻存审鞠躬尽瘁,却难善终。他侍奉两代君主,生病时却被强行派去镇边,一直请求回京,庄宗都无动于表,于是存审含恨而终。
D. 苻存审关心儿子,寄以厚望。他临终告诉儿子自己建功立业的艰辛,拿出一生所中的百来枚箭头给儿子看,勉励其努力成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2)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遭遇艺术困境时,塞尚说:“如果我确知我的画将被破坏,我将不再画画。”而勃拉克却说:“如果我确知我的画将被烧掉,我将拼命地画。”其实何止艺术,万事皆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