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人物,“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
B. 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贯穿了《老人与海》整本小说。这个人物既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桑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又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积极乐观的未来。
C. 《三国演义》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起到了映衬作用。比如隆中之地,卧龙岗上,山清水秀,猿鹤相亲,松竹交翠;此中之人,个个超凡脱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诸葛亮的高洁品质,与这样的环境不无关系。
D. 《哈姆莱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 《边城》中的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久而久之,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②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③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④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自我修炼的结果。
⑤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⑥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A. ②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
B. 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C. 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D. 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开放创新、合作共羸”为主题,坚持投资与贸易并重,积极开展广泛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部新编历史题材京剧别出机杼,以建安时代为大背景,紧紧围绕蔡文姬的婚烟情感波澜展开情节,刚一搬上银幕就得到观众极高的评价。
②2018年的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与艺术品市场一样,将会是各种力量角逐,市场的发展状态与趋势更加不分轩轾。
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曙光,原来那种因房价飞涨而造成的不温不火的局面有望得到有效的扭转。
④在民殷国富的大背景下,轰-6K改装工作进展神速,刘锐与战友共同完成了新机首次投实弹以及极限坡度验证等重难点课目。
⑤小段的花鸟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生活破传统笔墨之窠臼,画理画法严谨,画意境界深远,积极向上,刻鹘类鹜,形象逼真。
⑥他非常注意体验生活、深入生活,接的每一部戏,都要潜心研读剧本,反复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挥洒自如,演绎了众多观众喜欢的角色。
⑦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新播节目“经典咏流传”亦步亦趋,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令人大饱耳福。
⑧“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同空谷足音,值得全世界侧耳倾听。
A. ①②③⑤
B. ③④⑤⑧
C. ②⑤⑥⑦
D. ①④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②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不孚众望,进入交叉淘汰赛后,连克东道主巴西、欧洲劲旅荷兰和塞尔维亚,时隔12年后再登奥运冠军宝座。
③“中医将亡于药!”此话虽有点危言耸听,但并非毫无根据。中药材讲究采摘时间和原产地,但很多种植者为利益驱使,完全不顾规律,甚至大量使用农药。
④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⑤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话。
A. ③④ B. ①② C. ③⑤ D. ②⑤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瓦片之上
简福海
①乡下的老宅,屋顶上铺着的是瓦片,层层叠叠。
②素洁的瓦,罩得住土墙,也配得上高远的天空。刚出窑的瓦片,晴空一般的蓝,一片挨一片,一桁接一桁,密密麻麻地铺在新盖的屋子顶上,与千古一碧的天空遥相呼应,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天蓝的瓦片,单纯而宁静;瓦蓝的天空,干净而澄澈;天蓝,瓦蓝,心也童话般地明蓝了,最喜悦的当数房主,头顶上终于有“几片瓦”了,冬暖夏凉,风雨不侵,自有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这时的瓦片,分明是家的代名词。
③人一旦入住,瓦房便开始弥漫浓厚的生活气息,就连小小的瓦檐,都氤氲成一个丰富幽深的世界,瓦檐上,总有洁凉的月光铺洒下来;瓦檐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出去,瓦檐内,总有远行的叮咛;瓦檐外,总有回归的脚步,而晨光夕月里,瓦楼下出入往来的,总是乡亲们勤俭的身影,偶尔暴雨突降,毫无防备、没伞缺笠的路人缩在瓦檐下躲雨,瓦檐,遂成乡亲们的“舞台”之一,虽土气狭小,却也温暖可亲,方言版的生活刷,就这样昼夜上演,精彩鲜活。
④曾经简单地以为,瓦只不过是晴天遮阳,雨天淌水罢了,直到一个月色薄凉的夜晚,有风呼呼地吹,我敏感而安静的心,听见了瓦片在我无眠的头顶纵情歌唱,心暖眼热的一刹那,唯有轻轻地说,原来你也未曾入睡,陪着我。自此,处处留心,且听瓦吟:冬日煦暖的阳光敲打在瓦片上,如小提琴缓缓推拉,若有若无,旋律平和;秋天飒飒的风在瓦面跑过,时缓时疾,声如短笛,悠扬跳跃;春夜的细雨,潇潇洒落,二胡般如泣如诉,惹人轻愁;夏季的暴而,疏狂不羁,自是钟鼓饶钹急管繁弦的交响乐,即便停了,余音不散,这不,瓦沟上的雨滴,知断线的珠于,一顾一颗,啪嗒啪嗒,滴到天明、那是繁华散尽,落寞的红颜无休无止的叹息。
⑤小小的瓦,还有另一种风情可读可赏,偶尔,碰到一两个理着“瓦片头”的小男孩,倍觉温驯伶俐。有时,也会遇上压着一块瓦片似的厚重刘海的妙龄少女,有着民国女子的遗韵,就无端猜度她小时候是否把玩过瓦片。尽管明白,古人生女虽称弄瓦,这里的“瓦”却绝不是泥瓦,而是纺锤,但我想,倘若尘土有幸被制瓦匠巧手抟制成别致的瓦,又经某个如花女子的纤手细细把玩,那摩出的也是玲珑妙曲,一如粲然的心事和等待的青春
⑥踮足仰望屋顶的瓦片,也曾是我年少的闲情。方正的瓦片,一如书页,一页压着一页,倾吐着浓浓淡淡的文化气息。这瓦片,一路从西周走来,从祖先的双手中走来,从泥土中走来,从火窑中走来,已然穿梭了数千年,遮蔽了无数的霜风雪雨。这时,总想起母亲的形象,松软的土坯变成坚硬的瓦片,再变成家园的守望,其间历经了多少苦难敲击、揉搓、踩踏、烧铸、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承当了多少,获取又几何?原来,时光背后,瓦片一直在苦难和奉献的路上默默行进,它的价值只有“母亲”这个词堪以度量
⑦然而,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推土机轰隆隆地推倒了老房子,墙倒了、塌了,瓦坠了、碎了,簌簌有声,那是生命的绝唱,不尽的悲凉;钢筋水泥的华屋大厦也在明目张胆地排斥纯朴的瓦片,让它没有新的肩膀可靠,就这样,瓦片——具有硬度和温度的瓦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瓦片,具有母性色彩的瓦片,立足之地越来越少,渐被逼得淡出人们的视线。
⑧故乡的瓦房仍安静地立在田畴之上,但也苍老了,漂泊在外的我,想在瓦房里坐一会儿,住一宿,闻闻那久违的气息,摸摸它岁月的刻痕,也不太容易了,况且,总有一天,它也会像时光一样,流逝不返。可江南的雨,终究要来的,没有瓦片的遮蔽,何处去躲开那一身的潮湿?那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啊!
【1】给文中词语的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澈chéng B. 氤氲yūn C. 饶钹bá D. 抟制tuán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作者用了“天蓝”,“瓦蓝”和“明蓝”分别修饰瓦片,天空和心情,用语准确,而且使文章富有清新明朗的色彩美.
B. 第④段“冬日……秋天……春夜……夏季……”组句兼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生动形象地铺陈了瓦片于四季蕴含的价值。
C. 文章第⑤段作者由“压着一块瓦片似的厚重刘海的妙龄少女”联想到少女把玩瓦片,进而介绍了弄瓦的典故,展现了本文浓厚的文化意蕴。
D. 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个人漂泊的感慨,也表达他对瓦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即将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惋惜与不舍。
【3】整篇文章都是第三人称,只有第④段用的是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好处?
【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5】文题是“瓦片之上”联系全文,概括瓦片所承载的多重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追求真理的态度,自己的志向不可能因受挫而动摇。
(2)庄子《逍遥游》的叙述风格往往给人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但其实细读也能看出其严谨的逻辑,比如在论说“小大之辩”时,就以“____________”总结上文,以“____________”开启下文。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都有在天气寒冷时,被子难以取暖的体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两句,提醒当朝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把守剑门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两句,对秦搜刮民脂又奢侈浪费的行径发出了愤激的质问。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的悲壮场面。
9、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句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李煜在《虞美人》中感叹物是人非,故国不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3)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赤壁赋》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箫声乐音悲凉的效果的诗句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运用白描手法,写了远处村落炊烟缭绕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10、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认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_______”;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_______”。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写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12、请报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列论战》中,曹判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李商隐的“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3)《博物志》中有言:.“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李商隐的《锦瑟》中与此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②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③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②缯缴(zēng 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③万时:长期
【1】借雁这个意象,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两诗都写到了雁,但写法有别。请结合两诗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高祖少弟也。少倜傥有大志,高祖奇之,与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道规与刘毅共斩弘。进平京邑,玄败走。晋武陵王遵以道规为义昌太守。与刘毅、何无忌追玄。玄西走江陵,留何澹之等固守盆口。义军既至,澹之空设羽仪于一舫,而别在它船,无忌欲攻羽仪所在,众悉不同,曰:“澹之必不在此舫,虽得无益也。”无忌曰:“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道规喜曰:“此名计也。”因往彼攻之,即禽此舫。因鼓噪倡曰:“已斩何澹之!”贼徒及义军并以为然。因纵兵即克盆口,进平寻阳。道规等兵不满万人,而玄战士数万,众并惮之,欲退还寻阳。道规曰:“彼众我寡,今若畏懦不进,必为所乘,虽至寻阳,岂能自固。曹操以少制多,共所闻也。今虽才谢古人,岂可先为之弱!”因麾众而进,大破玄军。时荆州多桓氏余烬,皆悉平之。以义勋迁使持节、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辞南蛮以授殷叔文。叔文被诛,乃复还领。善于为治,刑政明理,士民莫不畏而爱之。荆楚既桓氏义旧,并怀异心。道规告之曰:“桓谦今在近畿,闻者颇有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因夜开城门,达晓不闭,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鲁宗之率众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马迎之,宗之感悦。乃使宗之居守,委以腹心,率诸军攻谦。刘遵驰往,谦大败,追斩之。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咸欲谋为内应。参军曹仲宗检得之,道规悉焚不视。江汉士庶感焚书之恩,无复贰志。加散骑常侍,固辞,俄而寝疾。八年,薨于京师,时年四十三。谥曰烈武公。高祖受命,追封临川王。
(节选自《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B.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C.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D.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男子成年在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联系的名称,而女子则无字。
B.太守,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自汉景帝改为一郡之长,历代沿用,明清叫知府。
C.氏,夏商周与“姓”不同,人皆有姓,只有贵者有氏;魏晋时代姓和氏合二为一。
D.薨,古代称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道规少有大志,受到高祖赏识。他一开始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高祖与他谋划诛杀桓玄事;他也不负高祖所望,合力斩杀桓弘,平定京城。
B.刘道规有勇有谋,善于捕捉战机。他识破何澹之之计,并力排众议,斩杀澹之;面对数倍于己的桓玄军,他激励众人,以少胜多,大败桓玄。
C.刘道规长于治政,深得军民敬畏。他兼任南蛮校尉,善用刑法政令,明于治理,士民敬爱;鉴于荆楚军民多怀异心,他大开城门,使人畏服。
D.刘道规气量弘大,能够感悦众人。他单骑迎接宗之,让宗之深深感动,又委之以重任,派他进攻桓谦;尽焚士给与桓谦的书信,让他们真心归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谦今在近畿,闻者颇有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
(2)彼众我寡,今若畏懦不进,必为所乘,虽至寻阳,岂能自固。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线上沟通、支付及交通出行等APP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多种行业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你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