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煌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②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俾昼作夜,艰苦奋斗。
③这个贩毒组织近来购置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边防检查站的缉毒官兵倍感压力,全力投入侦破工作。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运动健身受到热捧。教练提醒,健身塑形需要长期坚持,一旦放弃,会导致髀肉复生,很快反弹。
⑤2月的清晨,重庆10余万群众高举“舍身为人民,热血铸警魂”等字样的横幅来送别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临危授命的英雄周鑫。
⑥能够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有不断进步的人生,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把眼光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却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A. ①②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两项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④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⑤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每个人的高中生活都是一次历时三年的率福的人生体验,这段时光里的冷暖忧喜、酸甜苦辣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回味。
B. 网络不良信息虽屡遭曝光查处,但传播不良信息的商业利益链条仍然难以彻底被粉碎。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碧绿的禾苗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 (雨水把碧绿的禾苗淋得湿漉漉的。)
B.他没有一天不坚持体育锻炼。 (他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
C.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为什么不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呢?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就应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
D.班级里没有比小张唱歌更好听的了。 (小张是班级里唱歌比较好听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第,指考核、科举、考绩成绩优异,这里是指萧燧科举“进士及第”。
B. 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由于秋季举行﹐故称。
C. 轮对,又称“轮当面对”,宋代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D. 持节,拿着旄节。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它代表着官员的高贵。
6、(原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艺术是什么?海德格尔指出,他所谓的艺术绝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即那种规定一切艺术现象之共同本质的最高概念,它不是时空之外,永恒不变的存在者。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是从艺术作品入手的。海德格尔说,从表面上看,作品和一块石头、一把斧头没有什么两样,是一件物或器具,但实际上,作品比一块石头和一把斧头多一点什么,那多一点的什么使作品成了作品。换句话说,艺术作品自身自有其存在的特殊本源。
在此,海德特尔批判了流俗的浪漫艺术观,后者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作者,因为作品显然是作者的产儿。但海德特尔问道:作者又是谁的产儿呢?显然是作品使作者成了作者,是《浮士德》造就了作家歌德。如此看来,作品和作家互为因果,但是什么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海德格尔认为还有一个第三者,即作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之共同本源的“艺术”。而艺术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作品的真正作者不是作家而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非真的冲突,作家只是这一冲突成为作品的中介而已,作家创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在对此冲突的领会中勾勒这一冲突。
海德格尔的“世界”和“大地”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它们主要指“意义化”(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对立冲突,以海德格尔之见,艺术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同时了展示了大地,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获得意义)又隐匿(失去意义)地出场,艺术作品因此成其所是。
海德格尔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凡·高的一幅画,一双粗糙的农民的鞋子,别的什么也没有。实际上,这幅画描绘了无。”但是,海德格尔又说:“从鞋破损了的、敞开着的黑洞中,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艰辛的步履,在鞋的粗壮的坚实性中,投射出她在料峭的风中通过广阔单调田野时步履的凝重与坚韧,鞋上有泥土的湿润与丰厚。当暮色降临时,田间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地滑过。”海德格尔以充满诗意的描述谈到他在凡·高《农鞋》中看到的农妇的世界与大地,以及在这世界与大地之间一双农鞋的“存在”。就此,海德格尔批判了艺术模仿说,后者基于自然实在的态度误以为艺术作品只是逼真地模仿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误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就是它的全部存在。事实上任何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不可见的世界和大地之间。正是由于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并展示了大地,处于其间的存在者才因有意义而显现,因无意义而隐匿。
由于作品存在于世界和大地的冲突中,因此,作品一经产生就呼唤人的保护或保存。离开了人的观赏和阅读,被创作和安顿在作品中的世界和大地的冲突就会消失,作品也就成了纯粹的物。
正是经由作品的创作和保存,真之事件(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便以艺术的方式发生了,作为创作者和保存者的人也由此介入了世界与大地的冲突,遭遇到既澄明又隐匿出场的万物,从而进入到生存的历史。
摘编自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超越一件器具的部分,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构成了作品的本质。
B. 作品是世界与大地冲突的产物,在作品行成的过程中,并没有作家主观意识的参与。
C. 凡·高绘画中的一双农鞋既属于大地,又属于世界:既显现意义,又隐匿意义。
D. 作品离不开欣赏者,否则它将丧失它的本质,从而沦为纯粹的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本源是作者,而海德格尔认为,作品是作者的本源,是作品造就了作者。
B. 柏拉图的“艺术”理念,是一种超越个别艺术现象的最高概念,它是时空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存在者。
C. 海德格尔说凡·高画作中一双农鞋的“存在”,意味着它不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样东西,而且还显示意义。
D. 因为作品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逼真地模仿一双农民的鞋子并不是艺术的全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的真正使命是坚守艺术的本源,深刻领会并如实勾勒出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从而重建人们对存在的记忆。
B. 海德格尔批判艺术模仿说,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艺术不仅要建立一个世界,还要展示大地。
C. 海德格尔认为,一切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世界与大地之间。所以一旦迷失世界,它们就沦为器具或一件纯粹的物。
D. 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读者看护了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另一方面作品使读者进入存在状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贫乏。
(2)李白这《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行人在过清泥岭时手摸星辰,呼吸紧张的动人情节。
(3)《诗经 卫风 氓》通过“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先民们在选择婚期时的特殊做法。这一风俗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今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的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 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映照,动静结合,凸显出鱼的活泼可爱。
(2)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子规啼血、南海鲛人、玉韫山辉等传说来抒发感情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部分。
(1)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筷引》)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秋风肃肃晨风飓”一句,运用叠词增强表现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用叠词,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然生机。
(5)《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的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月色的清冷之景,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
杜牧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鬟空断肠。
【1】首联中“参差”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颔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
【2】古人评价本诗颈联“技法高妙”,请简要分析。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15、根据要求作文。
《流浪地球》作为本土科幻电影引爆了中国影坛,成为了中国科幻商业大片的先驱。不少观众在感慨我们终于有一部可以媲美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同时,又不禁困惑为何我们的科幻电影如此之少。有评论者指出,历史既是财富,有时也会成为负担。
请将你对此的认识,写成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