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重庆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

    ①西洋油画,用色饱满

    ②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③适宜画白杨

    ④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

    ⑤而白杨是明朗的

    ⑥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

    A.③②①①⑤⑥ B.⑤②④①③⑥ C.⑤①②⑥①③ D.③②④⑥①⑤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师,本指周 天子直辖的六军,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

    B. 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

    C. 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水利、土木、工程等。

    D. 都堂,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都”意思是“总揽”。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直观性教学原则备受西方教育家关注,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把直观性教学原则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

    ②下午四点,学生们都离开了学校,校园恢复了宁静,门可罗雀,门卫王师傅从门卫室取出一条长锁链,将学校大门锁好。

    ③当下,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杂文多了,而诛伐邪悉、匡正时弊、真正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很难寻觅。

    ④我公司与博艺公司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董事长决定派谈判经验丰富的李经理抛头露面,去打破谈判的僵局。

    ⑤第一次创业的失败让张广深受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决心另起炉灶

    ⑥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大而化之,注重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4、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觉民向高老太爷告状说,五叔克定骗妻子的首饰拿去卖,在外娶私娼做姨太太等,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高老太爷气极而责罚克定。(《家》)

    B. 《鸭的喜剧》是一篇带有纪实性色彩的小说,通过爱罗先珂君想有蛙鸣合奏曲而养了蝌蚪和鸭子,最后鸭子吃了蝌蚪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弱肉强食的道理,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写照。

    C. 为了得到葛朗台的家产,克罗旭一家和德•格拉桑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克罗旭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侄子,德•格拉桑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儿子。(《欧也妮•葛朗台》)

    D. 《边城》中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选择等待傩送归来,面对命运的磨难,表现出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毅力。

    E. 《茶馆》把从清末到解放前的社会巨大变迁和跌宕的个人命运都聚合在了京城一个小小的裕泰茶馆之中,用最简省的场景讲述最丰富的故事。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是考研还是就业,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B. 李华在班会上立下誓言,十年寒窗苦读,岂能马齿徒增,必驰骋考场,蟾宫折桂!

    C. 您多次诚意邀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敬谢不敏了,明天一定准时赴宴。

    D. 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我给他发了一条内容为“令尊仙逝,万分悲悼,请节哀!”的短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位置

    张永强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吴简反映了新兴的楷书与行书的普遍使用、流行千年的篆书和隶书迅速消亡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后世。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吴简中行书和楷书中隶书的痕迹仍较普遍,用笔不够精到,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但作为新书体,吴简中的一些适应快速书写的笔法和结构已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

    我们应将长沙吴简书法与同地区出土的东汉简牍和西晋简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书法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走马楼吴简与东牌楼汉简、郴州晋简的书体继承、发展轨迹是明显的。

    2004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了东汉灵帝时期(168-189)的简牍100余枚,其中有早期的行书和楷书。这些简牍比走马楼吴简早五六十年,出土地毗邻,简牍性质相同。其行书主要用于书信,仍保留较多隶意,容易识读,书写自由而活泼,反映了中国文字逐渐演变过程中趋向简易的特点。羊欣云:“行狎书,相闻者也。”从而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走马楼吴简中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行书与楷书的笔画愈来愈普遍,这是在东牌楼汉简基础上的继续简化与发展。不难看出,楷书与行书作为更为方便省力的新书体,在走马楼吴简中的运用较东牌楼简牍更广更普遍,不仅仅限于书信,已成为一种日常流行书体。

    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写年代在孙吴赤乌二年至赤乌六年(239-243),与走马楼吴简地域和年代相近,字体书风基本相同,所见主要为楷书,以及比较成熟的行书。郴州地区还出土了数百枚西晋简,即书法史上有名的“郴州晋简”,内容有簿籍、文书、记事及习字等。又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此时的书迹已经隶意尽脱,活泼灵动,与走马楼吴简中的楷书与行书形态十分接近。郴州晋简是在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工整化演变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至今,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上承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下启楼兰魏晋简,使这一演变的时间序列得以完整。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王素先生在《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一文中认为:“从东汉晚期行书草创,到东晋中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的革新、发展的脉络一环扣一环,证据链十分完整和十分清楚。因此,‘兰亭论辩’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确实如前所说,应该已不成其为问题。”此外,走马楼吴简为我们当前进行书法创作也提供了借鉴意义。

    (2019年11月06日《美术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环。

    B.吴简中行书、楷书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转技巧成熟,使得吴简书法姿态行云流水。

    C.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

    D.郴州晋简比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更加规范、工整,最终形成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本论部分虽然逻辑复杂但层次清晰。

    B.文章既有长沙吴简与东汉、西晋简牍的比较,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

    C.文章论证东牌楼简行书特点时借助羊欣的话,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

    D.文章末段论证了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解决书法史研究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书和楷书之所以逐渐取代隶书,原因之一就是其适应快速书写,更为方便省力。

    B.我们国家的汉字简化改革和文中字体演变所体现的“由繁到简”的需求有一致性。

    C.从东牌楼简牍到走马楼吴简再到郴州晋简,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隶意尽脱。

    D.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申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指出君子资质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以夸张手法描写人行蜀道,手可触摸星辰的情景,表现了蜀道高入云天的特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用衬托和夸张地手法来营造雄奇磅礴的气势,《蜀道难》中用鸟兽来衬托蜀道高峻难行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晚年漂泊异乡,身体多病且孤苦无依,《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述了他这种境况。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小与大的对比来表现个人的渺小。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他出师北伐中原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夸饰山峰之高,紧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 ”衬托绝壁之险。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刻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者歌词渲染三峡秋季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借前圣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信仰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与自信。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大漠冰封、阴云满天,意境雄浑壮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重逢画面的设想,寄托了相思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喁喁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蜉蝣虫蠓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①,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使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改)

    【注】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僮不善畜也 让:指使

    B. 既乃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 长已倍三之一矣 充:扩充

    D. 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 囿: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之水,其声戛戛然 余四人拥火以入

    B. 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耻师焉

    C.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 不效则治臣之罪,告先帝之灵

    D. 然则民初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帝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鸭雏,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鸭雏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 时雨初歇,鸭雏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 鸭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使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 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鸭雏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3)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

    2019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

    2019年,充满了怀念,孕育着希望,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你有何感想?请选取其中二至三句,联系自身感悟,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