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党项人在西北部建立的政权,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B. 酋,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有时也指盗匪、侵略者的首领。
C.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D. 内禅,世袭制王朝的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异姓的血亲,称“内禅”。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重庆某中学的教职工运动会上,老师们一改以往严谨认真的形象,大秀了一段“海草舞”表演,引得在场同学的呐喊声、尖叫声不绝如缕。
②今天,笔墨纸砚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③一段时间以来这间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无法获得短期融资,已面临倒闭,但新来的总经理也许能使它起死回生。
④作为老重庆,张老师在三峡故事会上讲述了沙坪坝的历史变迁,绘声绘色,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聆听。
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克勤克俭,坚守己任,甘于奉献。
⑥小猪佩奇的商业价值持续走高也让品牌授权费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小猪佩奇”的品牌授权业务近两年在中国大陆相当火热。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不少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林林总总的“养生秘诀”、形形色色的“经验之谈”,极易对人们的认知造成误导。
②若知识储备不够,教学必捉襟见肘,无法游刃有余;为上好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她查阅了大量图书音像资料。
③专家认为,美方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单方面升级贸易摩擦,将无法享受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最终将会“自毁长城”。
④电动自行车因方便短途出行而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车不文明行驶现象却习以为常,给道路安全带来隐患。
⑤目前计划建设的这1000个特色小镇,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审慎而为,切不可鱼贯而入、一蹴而就,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⑥一个世纪以来,中朝一起经历了亚洲的许多苦难,不仅唇齿相依,休戚与共,而且曾经并肩作战,血肉相连,结成深厚友谊。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4、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5、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贬义词的一组是()
A. 诈骗 污蔑 痴呆 恬不知耻
B. 怏怏 猩猩 贪婪 锱铢必较
C. 怂恿 挥霍 恣肆 瞻前顾后
D. 吝啬 庸俗 夙愿 众说纷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摘自《2017年全国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从行业来看,“金融业”以12027元的平均月薪依然位居行业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和信息传输业”“房地产业”分别以8220元、8145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二、第三。
从学历来看,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的平均月薪分别为8704元、7389 元、6596元、5622元。同比去年,大专及以下学历职工的平均月薪均有一定上涨,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增幅最大,达到37.93%。
因学历造成的薪酬差距有明显的缩小趋势,这一现象与广东省近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紧密相关。近年来,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本科以上学历职工的整体薪酬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等中职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涨薪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招人与留人手段。
材料四
数据显示,除住房公积金外,有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有33.3%的企 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有1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购房补贴,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企业福利设施方面,提供职工食堂的公司比例为71.4%,提供免费班车的公司比例为 57.1%,有33.3%的企业提供职工浴室,有28.6%的企业提供健身/运动场所,另有部分企业提 供医院/医务所、心理辅导室和宿舍,而这些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提升。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0%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一般为5天左右。
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有11.9%的公司选择作废,有 15.5%的公司选择折现。在选择将未休年假折现的企业中,有35.7%的公司选择按3倍折现, 有11.9%的公司选择按2倍折现,有3.6%的公司选择按1倍折现。在员工健康方面,有95.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有85.7%的企业提供体检的频率是每年一次。
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1.4%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经费,这些都反映出高新区企业的福利政策愈加人性化和多元化。
(摘自《2016薪酬调查报告》“出国留学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根据调查,对毕业于985、211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薪酬及毕业于这些院校的不同学历的学生的薪酬进行了柱状比较。
B. 材料二在第一年薪酬的基础上,分行业展示了毕业生毕业次年的不同薪酬增长率,同时也显示了毕业生次年的不同离职率。
C. 材料三对在平均月薪前三的行业中,学历不同导致薪酬不同的现状进行了数字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学历不同薪酬的原因。
D. 材料四从住房公积金、企业福利设施、法定年假处理方式、员工健康体检等方面显现了企业福利政策的人性化和多元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学历和院校在学生就业时对他们薪酬的影响。调查显示,学历越高,相应得到的薪酬也越高。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 “金融业”。材料二是针对这个行业的薪酬增长率和离职率说的,材料三是针对平均月薪说的。
C. 材料一不仅将不同学历就业者的不同薪酬进行了对比,还对毕业于同一类院校不同学历的学生的薪酬做了对比分析。
D. 材料二中薪酬增长比较低的行业,如服务业和物流业,第二年离职率比较高。这说明 薪酬增长率是影响去留的重要因素。
E. 材料四中提到了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衣、食、住、行和年休等方面的福利,这说明越来 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以人为本”。
【3】上述调查所得的数据材料对你未来的志愿填报和就业规划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7、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借“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往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宫殿像蜂房一样曲折、像水涡一样回旋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难以计数;写宫车远去声音渺茫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规模宏大。
(2)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色。屈原在《国殇》里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了他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对莲的喜爱,“中通外直,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回忆了自己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作者先假设为了求生避祸不择手段的做法,然后论述了仁人志士的做法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自动远离污浊泥水,摆脱污秽环境;陆游在怀才不遇、时不我待之际,却仍旧以诸葛亮来激励自己,②“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以典明志,追慕先贤;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诫人们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无怨无悔。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
(2)《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 咏梅月①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②,格调还依旧。
【注】①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被劾罢官闲居已整整七年,此年冬,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远道来访,二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分别后又互相诗词唱和。②僝僽(chán zhòu):摧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用拟人手法写梅,“相思”是此词的意脉,“相思”不得,故写梦。
B. “水边”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主要写月。
C. “小窗”句写月光明亮,窗前如同白昼,使人联想到窗内之人辗转难眠。
D. “清入”句词人伴着清辉幽芳入梦,“清”指月之清辉,亦指梅之清香。
【2】本词写月,却不道半个“月”字,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列《红楼梦》中,香菱所写《咏月》诗句,也采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B.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C.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D.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红楼梦》中有不少与梅有关的情节,下列的“她”与情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她)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妙玉
B. 贾母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她)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薛宝琴
C. 果见(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林黛玉
D. (她)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李纨
【4】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首词是怎样体现刘熙载这个观点的,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常以花入诗寄寓自己的情感。晋陶渊明独爱菊,《归去来兮辞》中“ ,松菊犹存”,用菊花象征隐士的高洁;陆游《钗头凤》中“桃花落,闲池阁。 ,
”,用桃花象征美好春光或伊人华年;而杨花则给人以飘零之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 。”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山舍示学者书
归有光
①有光疏鲁寡闻,艺能无效。诸君不鄙,相从于此。窃以为科举之学,志于得而已矣。然亦无可必得之理。诸君皆禀父兄之命而来,有光固不敢别为高远,以相骇眩。第今所学者虽日举业,而所读者即圣人之书,所称述者即圣人之道,所推衍论缀者即圣人之绪言,无非所以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而出于吾心之理。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独能顽然无概①于中乎?愿诸君相与悉心研究,毋事口耳剽窃。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则本原洞然,意趣融液;举笔为文,辞达义精,去有司之程度亦不远□。
②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放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其不为所嗤笑者几希。然惟此学流传,败坏人材,其于世道为害不浅。夫终日呻吟,不知圣人之书为何物,明言而公叛之,徒以为攫取荣利之资。要之,穷达有命,又不可必得。其得之者亦不过酣豢富贵②,荡无廉耻之限,虽极显荣,只为父母乡里之羞。愿与诸君深戒之也。
(注)①顽然无概:顽固不化而不知大略。②酣豢富贵:贪图富贵。
【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矣
B. 焉
C. 尔
D. 也
【2】第②段加点字“之”在文中指代 .
【3】“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在文中强调( )
A. 人与书应当相辅相成。
B. 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
C. 读书应当有益于修身。
D. 读书可以使本心洞明。
【4】上文两段论述角度不一,请加以分析。
【5】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现实意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7年7月11日,一个爱达荷州的农民写信给爱因斯坦,说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也叫阿尔伯特,并问爱因斯坦能否写几个字,作为“护身符”来激励儿子的成长。7月30日爱因斯坦用英语为他写了下面这句话: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的爱和献身精神。
爱因斯坦这封信虽只有一句话,却意味深长,启人心智,具有永恒价值。
那么,你对爱因斯坦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或自身经历,作为学生,给校报“五四青年节”专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