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走进秋日的深山,漫山的红叶扑面而来,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以来,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进程一日千里,被选入中国“新四大发明'。
④读诗之趣在于读诗之妙,妙在理的提升,妙在知人论世,妙在“悟”的延伸,如此趣读, 你会发现熟悉的诗歌仍有风景。
⑤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觉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事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 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D. 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 “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他曾经回忆说: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B. 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C. 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D. 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 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运而生。
C. 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E. 在周有光看来,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语文现代化的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退休后的工作重点,即在为此而努力。
【3】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一句含义相近,表达了陶渊明的自我宽慰之意。
(2)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代的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意做出世俗小人的丑态,因为“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2)《蜀道难》中善用夸张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极言蜀地隔绝封闭之久,以“________________”极言蜀道山路的曲折盘旋。
(3)《岳阳楼记》中通过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地写尽朝夕之间湖山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赤壁赋》)
⑵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⑶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⑷五陵年少争缠头,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⑸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⑹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⑺________________,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勤奋篇》)
⑻自信人生二百年,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古·残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哪两句诗最有可能被宰相手书挂在办公场所里用以自励与警示。它们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宰相肚里能撑船”理念与之交相辉映。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彰显出毛泽东主席诗词雄视千古、纵览寰宇的时空视野和文化魄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词《虞美人中,表现词人触景生情、愁绪万千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想象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
(3)《论语·里仁》篇关于如何对待贤与不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全文的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此称之为开门见山。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屈原《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注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横波亭位于今江苏省赣榆县,金时属青口辖区。金末正大年间,元好问随着逃难的人流南下到此,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横波亭高耸特立的非凡气势。“突兀” 是直接描写,“气压” 句运用衬托手法。
B.领联有诗人登亭所见之景,又有对古代豪杰的联想,虚实结合,突出横波亭的环境美。
C.尾联写青口帅眺望西北故国,自觉收复无力,只能舞剑书愤,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D.本诗语言苍劲,风格雄健,情感厚重,遣词用字不同凡响,颇有辛弃疾词作的风采。
【2】请结合诗作分析“老木清霜鸿雁秋”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维城,字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三县。万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诸生吴仕期欲上书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告之操江提督胡檟,以闻于居正。会有伪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兼行分守事,帝许之,维城援祖制力陈不可。俄以救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座主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迁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千馀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图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其市赏而责之,戢不敢肆。寻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九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常犯顺,罢贡市十馀年。后复松山,筑边城,诸部长恐,益侵轶。至是,吉囊、卜庄等乞款。闻巡抚王见宾当去,请益切。在宁夏者曰著宰,亦请之巡抚杨时宁。两镇交奏,给事中桂有根请听边臣自主。维城方代见宾,时宁亦迁去,以黄嘉善代,二人并申约束。维城又条善后六事,款事复坚。初,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不相能。会承恩亦移镇延绥。一日,维城见城外积沙及城,命馀丁除之。承恩绐其众曰:“食不宿饱,且塞沙可尽乎?”卒遂噪。维城晓之曰:“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维城因自劾,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将吏入视其橐,仅俸数金,赙而归其丧。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五•孙维城》)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
B.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
C.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
D.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檟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是年号,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的名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年号,称为改元。文中是指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B.座主,有两个含义:一指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对座主自称门生;二指佛教用语,指一众之主,文中沿用第一种。
C.巡抚,原指由朝臣充任的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的临时差使,后成为主管地方军务、民政的正式官职,文中是指正式官职。
D.贡市,指明朝时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来进行的贸易活动。其以和平为前提进行互补贸易,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往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维城刚直不阿,不畏强权。皇帝让宦官田玉担任太和山提督,并且命令他分管地方防守事务,维城坚决反对这样的安排。
B.孙维城善治军务,成效明显。维城担任赤城兵备副使,修缮城防设施,招降史、车旧部千余人,凭功绩多次被升为按察使。
C.孙维城治理边疆务实灵活。河套诸部落经常反叛,他停止边贸十几年;一些部族要求议和,他和黄嘉善一起申明规章制度。
D.孙维城遇事有担当,勇于自我批评。他巡视延绥时让士兵清除城墙下积沙,士兵受麻承恩蛊惑而哗变,维城因此自我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
(2)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每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材料二:
鲁迅在《导师》中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材料三:
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任意两则材料为基础立意并恰当引用,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