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台湾台中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而臣以为此所以民也   至于幽暗

    B.于其址   掠予舟而西

    C.即其,不究其   火尚足以

    D.武夫呵   则袭裘,则御盖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徐州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B.《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D.《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C.兵法右倍山陵

    D.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秦人不暇自哀

    B.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彼且奚适也?

  •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是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范仲淹曾任此职。

    B.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是满族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兼任,汉人不能任职。

    C.屈原曾经任楚国的左徒,左徒的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和后世的左右拾遗相当。

    D.侍郎原来是指宫廷近侍,唐代成为六部尚书的副职;郎中原先是宫廷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④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在这一点上,礼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⑤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⑥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⑦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注:①“礼”的繁体字为“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它依靠传统而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乡土社会里人口流动很小,土地也很少变动,个人可以信任自己和前人的经验。

    C.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而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D.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③段根据“礼”的字形来解释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进而论证了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的观点。

    B.第⑤段用孔子多用“克”字和“约”字的论据,论证了礼治不是自动形成的秩序,而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C.文章采用不破不立的写法,先摆出错误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

    D.文章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为立论前提,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礼治社会的由来和发展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所以人都会逃避法网。

    B.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这就为礼治的推行提供了可能。

    C.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去应付新的问题,这就是“法治”。

    D.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的,这里所谓的“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3)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5)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渔父》)

    (5)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6)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

    (2)《阁夜》中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即使是圣人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文中用孔子拜多人为师来证明此观点,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 12、(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汾城王主簿

    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注)①带印:掌管印玺,指王主簿少年出任,回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 ②情人:这里指友情深厚的人。③禁钟:宫中的钟声。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送”字既点明了诗歌的题材,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诚挚情谊。

    B.颔联上句以“芳草”比喻相思之愁,萋萋芳草,贴切自然;一个“遍”字写出愁绪之多。

    C.颈联上句写雨里钟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春雨的细密写钟声的轻细,形象生动。

    D.尾联“相望”一词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的状态,卒章显志。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D.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 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 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改元”。

    D. 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 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 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 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端犹高,得无诈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②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④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⑥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抉择,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