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甘肃嘉峪关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B.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C.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50篇,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用“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比喻,阐明“不能”和“不为”的区别,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B. 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C. 《逍遥游》中的“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之意。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蜩与学鸠,是为了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依赖而自由的。

    D. 《劝学》第二段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 4、阅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对《六国论》中有关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分析的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赢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亡国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歌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B.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C.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确立了律诗的新形式。

    D.初唐前期,诗歌创作已经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B.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家、杨家两对做事风格不同的人物,对比鲜明。

    C.杨先生表面上是“最新式”的中国人,骨子里还是一个旧式读书人,只是加了一些现代小市民的“自以为是”。

    D.文章语言诙谐幽默,字里行间带着诙谐的讽刺,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但是幽默背后有严肃的悲悯。

    2请概括作者塑造的明太太形象。

    3老舍的短篇小说结构上具有“集中”“紧凑”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4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一句写占地之广,“________”一句写宫殿数量之多。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相似。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的动作加以摹写,形象地描写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心情,来突出蜀道之难。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_____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_____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

    (3)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5)__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

    (8)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

     

  • 11、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非秦也;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 12、(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两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黠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②。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注]①尚子:尚长,东汉隐士。②远公:慧远,东晋高僧。

    本诗前十句是怎样围绕“湖中望庐山”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赵阿哥潘,土播思乌臧掇族氏。始附宋,赐姓赵氏。世居临洮。祖巴命,富甲诸羌。父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归。皇子阔端之镇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时兵兴,城无居人,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亲以孝闻,从伐蜀,与宋都统制曹友闻屡战,胜负略相当,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临洮府事。斩朝天关,乘嘉陵江至阆州,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刘太尉,战败宋师于川。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击之,宵溃,四川大震。进逼成都,略嘉定,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将陈侍郎、田太尉,余众悉降。大小五十余战,皆先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时宋兵屯两川,堡栅相望,矢石交击,历五年而城始完。宪宗出蜀,以阿哥潘为选锋,攻西安,下之,赐金符,授临洮府元帅。帝驻钓鱼山,合州守将王坚夜来斫营,阿哥潘率壮士逆战,手杀数十百人,坚遂引去。明日陛见,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赐黄金五十两,名曰拔都。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洮。岁饥,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不饥。郡当孔道,传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给。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卒不受。以军事赴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谥曰桓勇。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

    (二)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B.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C.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D.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哥潘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巴命富甲一方,父亲阿哥昌因军功而官至熙河节度使,归附蒙古政权后又任叠州安抚使,有治政安民之才。

    B.阿哥潘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他跟从蒙古军伐蜀,攻克大安,夺取朝天关,缴获蜀船,生擒宋将,大败宋军,占领嘉定,平定峨眉太平赛,战功累累。

    C.阿哥潘身先陷阵,深受器重。蒙古皇子、世祖、宪宗伐蜀时,都任用阿哥潘为先锋;帝驻钓鱼山时,阿哥潘又护驾有功,获得赏赐。

    D.阿哥潘体恤百姓,以私济公。发生灾荒,阿哥潘打开私人粮仓赈济贫民;他用自己的马和羊为公办事,皇帝嘉奖他,他没有接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 B.不抑耗其实而已

    C.他植者则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毕业典礼上设置特别的仪式:典礼现场,为选择去西部、军队、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单独辟出一块区域就座,接受来自全体师生的掌声与敬意。

    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是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等等。到了今天,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切合身份,贴合情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