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北京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B.《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C.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燃萁的悲哀。

    D.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著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酒。

  •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B.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按不同国家编写,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

    B. 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如《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就是用作坐具。

    C. 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令、应和文章。

    D. 鼎是上古的烹饪器,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如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于圆滑,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方枘圆凿,刚正有气节,这样才能坚守本心,成为独立而有尊严的个体。

    ②既要使用殖民者强迫使用的语言作为表现的媒介,又要坚持存在骨血之中的民族的立场,作家们不得不虚与委蛇写些官样文章。

    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天性中独具的那份敏锐和柔情,余光中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依恋,勾起了几代华人的莼鲈之思

    ④有些人在贪污腐败后一逃了之,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贪官们出逃在外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期期艾艾,惶惶不可终日。

    ⑤互联网时代,客户的一举一动都会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大数据宝库,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人瞎马,线上电商简直就是明察秋毫。

    ⑥许多年前,在听老人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时,南康先生不动声色,到现在他才明白,那时候老祖宗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生态系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

  • 8、名句默写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描写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在疏林弯月的背景中营造出一种凄清意境的句子是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3)李璟《浣溪沙》中描写秋季荷花凋零的词句是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4)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的句子是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

    (5)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居室幽深空旷的句子是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学习知识或道理时知道、喜好与悦乐的不同效果。

    (2)《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持家务,但丈夫不体贴,兄弟不理 解,于是她“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语气表达了对秦朝统治者极力搜刮百姓,生活奢靡无度的愤慨之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2)荀子《劝学》中,解释“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就足以抵抗强秦。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

    (5)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极力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中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作者遥望故都金陵,并委婉表达出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讲述皇宫建筑之奢华,而用_______________一语,感慨其毁灭之神速。

    (2)在《谏太宗十思疏》用“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是同乡好友。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②随计吏,《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后用为求取功名的典故。③公车:官车。④剡中:地名,在浙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送曹璩归越中旧隐”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隐居地。

    B.诗歌颔联“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C.诗歌颈联诗人运用典故勉励曹璩要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

    D.诗歌尾联“剡中若问连州事”与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句异曲同工,表达高洁之志。

    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元琰,虢州阌乡人,隋礼部尚书希曾孙也。初生时,数岁不能言,相者曰:“语迟者神定,此必成大器也。”及长,伟姿仪,以器局见称。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载初中,累迁安南副都护,又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粱二都督,荆府长史。前后九度清白升进,累降玺书褒美。

    长安中,张柬之代元琰为荆州长史,与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及柬之知政事,奏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至都,柬之谓曰:“记昔江中之言乎?今日之授,意不也。”乃结元琰与李多祚等,定计诛张易之兄弟。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十死。

    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元琰觉变,奏请削发出家,仍辞官爵实封。中宗不许。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元琰多须类胡,晖以此言戏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

    及晖等得罪,元琰竞以先觉获全。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尉卿。明年,李多祚等被诛,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亦被系狱问状。赖中书侍郎萧至忠保明之,竞得免罪,又转光禄卿。景云中,抗疏请削在身官爵,回赠父官。中宗许之,乃追赠其父越州长史。睿宗即位,三迁刑部尚书,改封魏国公。开元初,拜太子宾客致仕。六年,卒于家,年七十九。子仲嗣,密州刺史;仲昌,吏部郎中。

    (选自《旧唐书》)

    注:①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之授,意不也   细:很小

    B. 仍赐铁券,十死   恕:宽免

    C. 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   构:交结

    D. 加金紫光禄大夫   寻:不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元琰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 ②前后九度清白升进

    ③定计诛张易之兄弟 ④奏请削发出家

    ⑤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 ⑥抗疏请削在身官爵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元琰小时候说话迟,算命先生却预言他必成大器,果然等到他长大后,为官清白多次升迁,受到皇帝的嘉奖。

    B. 杨元琰与张柬之在江中泛舟游玩时,谈论起武则天称帝的事,慷慨激昂,深得张柬之的赏识。后来,与张柬之、李多祚等合谋诛杀了张易之兄弟,受到加封。

    C. 杨元琰为了避祸,主动要求辞去官爵削发出家,受到敬晖的嘲笑,中宗才没有同意,但却因为提前觉察武三思的计谋而获得保全。

    D. 受李多祚案牵连,杨元琰也被系狱问状,幸亏中书侍郎萧至忠极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先后担任光禄卿、刑部尚书,拜为太子宾客后退休回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

    (2)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冷与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