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松原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安所得酒乎   ②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B.①俯冯夷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

    C.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类于予

    D.①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于东,东亦客也

  • 2、对《伶官传序》文中部分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青青子衿”一句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越陌度阡”一句的“陌”指东西向田间小路,“阡”指南北向的小路。

    B.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野外踏青,嬉戏,以祈福消灾。

    D.按照月相纪日法,农历每月第一天为朔;最后一天为晦;“望”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既望指望日后一天,农历小月十六,大月十七。

  • 4、“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凤姐

    B.贾母

    C.探春

    D.黛玉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渝、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违地通称“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健康。

    C.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尾段分三个层面阐释,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并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D.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违背。

    C.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中医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D.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相似。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的动作加以摹写,形象地描写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心情,来突出蜀道之难。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_____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_____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 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7)《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过程。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3)《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氓》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兰亭集序》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小题。

    三奠子·留襄州

    高宪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

    雁横别浦,鸥戏芳洲。花又老,水空流。昔人何处在?倦客若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注:高宪(?-1210)辽东(今辽宁辽阳)人。金泰和三年进士,善诗,亦能词,元兵破辽阳,没于兵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题做“留襄州”,是为襄州即今天的襄阳而作。襄阳是刘备建立蜀国三分天下的根据地,地势险要。也是诸葛亮、王璨、庞德公、习郁等历史名人生活过的地方。

    B.“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两句写词人登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表达了词人对襄州的眷恋和历史的回顾,因而引起了对古今兴亡之事的愁恨。

    C.“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写英雄们为了保卫襄州已经去世了,都已经变成了一处处丘冢荒坟,因此词人倍感伤心。

    D.下片开头两句写眼前之景,作者从历史的烟雾中又回到现实里,眼前是大雁飞过南浦,鸥鸟嬉于芳洲。秋景本来颇具生机,但沉重的历史感、沧桑感,使作者思绪又回到对历史和人生的观照上。

    2怀古伤今的作品,在某些败落的时代,多表现为消极避世,高宪的这首词却不是这样,显露伤今之后而引出的怀古之情却更深远。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夫设情以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之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

    (节选自徐渭《肖甫诗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

    2材料中关于诗歌本质的观点,在南朝钟嵘所著____和南宋严羽所著______也都有相关的阐述。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有诗人而无诗”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疫情,习近平表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 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