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辽源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

    B.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所共食

    C.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暂还家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明显的成效。

    B.中国芯片产业应该把挑战变成机遇,通过自力更生突破瓶颈,掌握核心技术。

    C.纪录片《马克思是对的》深入浅出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尤其适合青少年观看。

    D.面对困住居民的熊能烈火,英勇的消防队员将生死置之不理,迅速冲入火场。

  • 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   盍——何不 B.人之其所爱而辟焉 辟——偏向

    C.若读之数过  过——经过 D.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  舛漏——差错和遗漏

  •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一般认为是纪念屈原的。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驱五毒等习俗。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诗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写的就是端午节。

    B. 乞巧节又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C. 中秋节又称中元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了自己中秋之夜思亲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愿望。

    D. 重阳时节,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写的就是重阳节的别样情怀。

  •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十八岁成年加冠时起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争,如汉武帝。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3】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世俗的人本来就投机取巧、违背规矩、任意改变、随波逐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劝学》中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以天空、水底生灵自由场景的两句,来表达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3)陶潜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归隐后像云和鸟一样自由快乐。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由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   (李白《蜀道难》)

    (5)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   (苏轼《定风波》)

    (7)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

    (8)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渔关怀古》)

  • 12、名句名篇默写。

    ⑴《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地表达了作者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⑵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说明自己在前朝任职的目的,从而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

    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和“________”描写了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

    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2)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思维训练题。

    疫情期间,日本驰援湖北的物资外包装上频现中国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而我们国人喊出的通常是“武汉加油”。

      两种方式究竟那个好,引起广泛讨论,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说出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