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使毕使于前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 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B.“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如《赤壁赋》。
C.《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表现了庄子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清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室。轩,小室。志,记。
3、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往往阳狂垢污 项王瞋目而叱之 秦人不暇自哀
B. 信造化之尤物 今日固决死 杳不知其所之也
C. 官知止而神欲行 善刀而藏之 良庖岁更刀
D. 扣其乡及姓字 时座上有健啖客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4、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杂诗七首(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押韵,四联的韵脚字分别是“李”“沚”“齿”“恃”。
B.诗中运用了“湘夫人”的典故,前四句的构思、用语可看出屈原《湘夫人》的影响。
C.这首诗以“佳人”比喻自己,继承了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D.全诗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5、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甲:怀才不遇型 乙:田园隐逸型 丙:羁旅漂泊型
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③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⑤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 甲:①④ 乙:③⑥ 丙:②⑤
B. 甲:④⑤ 乙:①③ 丙:②⑥
C. 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D. 甲:⑤⑥ 乙:①② 丙:③④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傻子
阿城
在北京,没事了,在路上看傻子。见多了,心里就给他们分了等儿。不是傻的程度,而是身上干净的程度。第一等是四季一身儿衣裳,脏得赛铁,皮肉也见不着原色。第二等是有四季衣服,但脏是第一等的。第三等是不太脏,有四季衣服,但是旧。第四等是衣服皮肉与常人一样,只剩下一个傻。
夫妻恩爱,终于生下一个孩子,欢喜不尽。可万一生下来的是个傻子,就不大妙。父母家人纵然百般怜爱,可傻儿愣愣磕磕、咿咿呀呀,不甚知觉,大人们终究不是滋味儿。也许就生出百般嫌隙,诸种不和,最终是傻儿倒霉。
我第五次搬家,搬到一条不小的街上。几天了,却还没有发现一个傻子。于是上班就和对面的老李说起来。老李听了,笑一笑,用手抚一抚稀了的头发,说:“你太认真。各家有各家的事儿,哪儿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我知道老李有一个极漂亮的女儿小雯儿,常来单位走动,于是不再说什么。
一天,临到下班,老李慢慢地对我说:“怎么样?上我那儿喝点儿去?”老李喝了酒,便会说些让人觉得又对又不对的字经。以前和他喝酒时,我先评他写的匾额,他就注意听。听完了,用手抚一抚顶,笑一笑,细细地呷一口酒,说:“是啊。其实这个字,就像人。不是说字如其人的那个像,而是体面。人都要体面,字就是人的一面旗。这旗要漂亮、体面。骨力?写出骨力自然高。可一个匾,三教九流,人来人往,谁看骨力呢? 其实就是看个顺眼。要是人,骨架好,可穿个鸡腿裤,刀螂似的在街上走,变成字,能上匾吗?写字就是写衣。”我觉得有点酒上头,弄不清楚老李的道理,也不和他争辩。
下班了,就骑车随他一起走。老李的北屋是这个院子里最体面的房。虽然院子里高高低低盖了一些砖棚,北屋还是维持着昔日四合院儿上房的体面,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的累赘。屋里更是素雅。墙有些黄,但绝没有灰尘。大方砖漫地,暗暗地衬着屋里的沉静。一张大漆有些残的条案上有两个胆瓶,彩绘着群仙祝寿、麒麟送子,清末的格式。胆瓶里插着一个奇大的鸡毛掸子,油亮蓬松,还插着几个字轴。条案中央一架玻璃罩的座钟,罗马数字标一圈儿钟点。座钟旁边大概是一台小电视机,套着古铜色的灯芯绒罩。条案两边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沙发。大沙发上悬一轴字,字漂亮潇洒。
老李和爱人一句一句地商量着,我才得知:原来今天相姑爷。不多时,小雯儿来了,后面跟着一个小伙子。小雯儿介绍说:“这是严行,我们那儿的同事。”我们三个人一齐笑出声来点头。
大家摆好桌子,老李拉我在他旁边儿坐下。小雯儿和严行坐在一起,忙着就给严行夹菜。老李说:“小严,来,喝一点儿。”严行很客气地静静看老李给我和他斟上酒。老李自己也斟了,把杯端起来。
就在这时,里屋的门响了一下,我分明看到老李的爱人哆嗦了一下,眼睛凄凄地看着老李。老李的细眼里闪过一道光,额角儿腾腾地跳了两下。我回过身儿去,只见门帘掀开一些,一张脸向灯下的人们望着。不用再多看,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傻子。
我回过身来,见老李的爱人慌乱地看着大家。老李顿了一下酒杯,她才醒悟过来,站起身走过去。小雯儿的脸在灯下白得不成样子,愣着眼儿看着严行。小雯儿忽然涌出泪水,很快地站起来,也进到里屋。老李笑得很勉强,说:“喝,喝! ”严行没有动。我端起酒杯,觉得杯里是水,吸了一口,辣极了。
猛听得里屋老李的爱人大声地说:“小雯儿! 这是你兄弟!”
老李控制着声儿说:“小雯儿呀! ”小雯儿眼睛红红地出来,慢慢坐下。严行看着她,问:“怎么了?”小雯儿说:“都是他!”严行说:“怎么都是他?”小雯儿不说话。
老李的爱人有点儿不自在,举着筷子,不知再给严行夹什么好。老李不看别人,只与我讲字经。我觉得这话题太冷落别人,又不能不应付着,忽然开个玩笑说:“老李,你字写到这份儿上,来个晚年变法,怎么样?”
老李停住正在自斟的瓶子。笑出声儿来:“好哇! 我正琢磨着呢,只怕——”
严行忽然说:“我赶明儿跟您学字吧。”老李两口子一下子高兴起来。老李给严行斟上酒,额头又渗出光来,把筷子做笔竖捏着,在空中虚绕绕,说:“这写字,第一要骨力。人看字,看什么呢?就是看个骨力。你要学字,学颜体。颜体不易取巧,非要心宽心正,不能写好。先找多宝塔、东方画赞临着。写好了,再看看鲁公的麻姑、告身,得了气体,再看与夫人帖、鹿脯、争座位、放生池,漂亮,正,不俗不媚。再看裴将军,绝!字如其——”老李忽然发觉我在笑,就用酒杯遮脸,对我说:“不对?”我连忙点头。
老李的爱人又端来一盆汤,热气升起来,裹了灯泡,一个屋子显得暖洋洋的,大家说说笑笑。
吃罢了饭,又喝了茶,看看晚了,我站起来告辞,严行也说回去了。刚要走,严行忽然站住,说:“小雯儿,不送送我吗?”小雯儿一下儿跳下台阶儿,可着嗓子叫了一声儿:“哎——”老李呵呵笑着,用手抚一抚顶,和爱人在门口站了许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北京,没事了,在路上看傻子,并对傻子进行辨别与分析,为下文发现老李家的傻子作铺垫。
B.当傻子一事露馅时,只听见老李的爱人大声地说:“小雯儿! 这是你兄弟! ”暗示小雯儿可能对其兄弟态度不友善。
C.“要有体面”是老李和“我”追求的优秀品质,小说中的“体面”体现在三方面:字体效果、穿衣打扮、为人处世。
D.小说语言雅俗相间,雅主要体现在文言书面语的使用,俗主要体现在大量口语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2】小说画线部分三次抚顶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叙述老李讲字经的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星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明镜,既贴切又形象。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食土饮泉,因为它心思专一;而“________ ,__________”因为它心思浮躁。
(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既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助对“云”的描写表现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借助“鸟”表现对回归田园坚定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
(2)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3)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
(4)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尘世难逢开口笑,________________。(《九日齐山登高》)
(7)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
(8)苟日新,日日新,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
10、补写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
(3)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
(5)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6)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孔子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用文献典籍使人知识广博,用礼来约束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会牺牲生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说自己是勤勉追求学问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荀子·劝学》)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 , 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不见复关,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 。(《诗经·氓》)
(5)明月松间照,_________ ,_________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B. 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 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D.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2】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tán姓氏)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jué shù诈术)发擿(tī 揭发)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zhuì酒)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开头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去世后,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忙得无法分身,仍然不如王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15、微写作。下面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三幅插图,请结合其中一幅,叙述相关情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