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对《品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B.“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写出了格斯拉严肃认真、不善交际的性格特点。
C.“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粗劣制品表示鄙视。
D.“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小说通过细描呈现了格斯拉工作的状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不知老之将至(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陶庵梦忆序》中“鹿鸣宴”指唐代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明清时,于会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称鹿鸣宴。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则指官员退休。
D.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崩”指帝王之死。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拒绝
B.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没有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资助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送给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方山子传》
A.适才,刚才 B.往,归向 C.刚巧,适逢 D.切合,相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格题。
造车的人
靳以
在回家的途中,有一节路是傍了一条河的,河岸上有几间简陋的房舍,那里面就是住了那个造车的人和他的一家。
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坐在车上或是步行着,总要望着那里,就是在当着走近的时候望不到什么,过了那一节路也要频频回首。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四五年的日子了。
时日使那条河成为一条污秽的浅溪,使那个造车的人的胡子成为花白,他仍然是穷困的,虽然他每天都是勤苦地工作着。
最初遇到他,是在夜间,远远只望见风箱吹着的炉火一下一下地闪亮,那是美丽的夜,星星像珠子一样地洒满了天,自己还以为那是终日浮在水上的渔人们在烧一把野火呢。走近了时,便看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正在把了风箱的拉手坐在那里,膝头上趴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个年岁仿佛的男人,从火中取出那车轮的铁皮在铁砧上击过一番之后急忙地钉到造好的木轮上;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扶着那木架,更年轻的一个女孩举着一盏煤油灯。他有一张瘦瘦的面颊,衬出更高的颧骨,有两撇黑大的胡子。他迅速地把铁钉都用钢锤钉好,和那个男孩子纯熟地把这车轮放到盛了水的水槽中,立刻“嗤——”响了一声,还冒了白的水气。
他像是满意了,用手摸着胡子,又把一个弧形的铁皮丢到炉里去。那妇人又起始一 下一下地拉着风箱。乘了这一点的闲暇,他放下锤子,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工作。他的眉毛更紧地皱起来,上额的纹路像吹皱的池水。然后他蹲在一旁,把脸用手掌很用力地自上而下抹了一回,这像是能解去他身体上的和灵魂上的困顿。随着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上面……
但是他的工作并不是这样单纯,他要把堆在门前的木材,用他自己的手和他的妻儿的手,造成一辆辆存有古风的、粗笨的大车。我看见过他和他的儿子用长锯切断那圆形的木材,我也看见过他怎样把那木材在火上烘成弯弯的形状,用斧子和刨子使它成为光滑的,于是那美丽的质纹,很清晰地显了出来。在这里面他像是能找出来无上的快慰,
用眼睛注视着,用手来摸着,多少好的幻想在那上面生出来。他的心中有万分的满意, 脸上淌下来的一滴汗,带了一点点的泥污,落到他的面前,激碎了他的空想,他觉得疲惫了,摇摇头,站起身来,觉得十分疲惫了。
装了一袋烟,悠悠地抽着,怕只有这一刻才真的是他最舒适的时候呢。可是,工作,无论如何,为了一个原因,对他是颇重要的:他需要立刻拿起工具来,——那里有四个张大的嘴,等候他来喂呢!
十几年来,没有一次我看见他安闲地坐着,喝着清茶,如他那样年纪的人常喜欢做的那样。他造了许多辆车,让许多人坐了车到远处去,可是他一直像生了根,不停地苦作着,一直脱不开贫苦,一家人都是又黄又瘦。
一天早晨,经过那河边的路,我望到地上有还未曾被风吹散的纸灰,更听见有女人
哀哭的声音。屋门打开了,他和他的儿子抬了一具三尺长的棺木,盖了小小的一方红布;而女人的哭声更加高了起来,他像是毫无感情地,如往日一样地皱着眉。他迟缓地向着西面行去。在他的右手,还提了一把铁铲。
我很少看见他笑,——为了快乐而笑着,就是当着一辆车由他的手中完成了,他也还是平淡的,因为他早已知道还有另外的一辆车也需要他的苦作造起来。
他真正欢喜来过的日子,怕就是为他儿子娶媳妇那一天了,却只有这么一天。
到后来我就看到一个穿了红衣的年轻女人帮同他们操作,可是同时他的女儿不见了。我想或许是因为不增加食口,他的女儿也被遣嫁到别人家去了。
有了妻的儿子显出一点慵懒来了;因为这外来的女人,一向静穆的空气也震破了。 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他却仍是默默地致力于自己的
工作。但是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起于他心中的苦痛了。
离家五年后,每次经过那里就看到横着堆在那里的木材,几个已经造好了的车轮蒙着尘土躺在那里。他一个人默默地让工作消磨着他的时日。他不说话,也没有可以和他说话的人。有时候他停了停手,稍稍直起点腰来,眼睛望着面前的那条河;那河,现在大部却是露了黄泥的河底,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小流缓缓地淌着。之后,他就又弯下身去,继续着他的工作。
在他前面的那条河,有时候为太阳晒得没有一滴水,还裂着不成形的龟纹。 人老了,河也干涸了!
可是,到了夏天,河里又涨了水,他还是在河边工作着。
一九三三年
(选自《渡家》,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部分描写了我在星光璀璨的夜晚初遇造车人的场景,表现了造车人一家为生计密切配合、辛勤劳作的日常生活状态。
B. “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七面”一句,既写出了造车工作的繁重,又写出了他内心的苦痛。
C. 文章通过对造车人悲惨人生经历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工作勤苦、生活艰辛、内心孤独、隐忍苟活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D. 文章多次写到河,开头部分写时间使河变为一条污秽的浅溪,结尾处写河干涸之后又涨水,赋予了这条河世事变迁的象征义。
【2】文章多次描写造车人的工作情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持续关注造车人这一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维九月,_________。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
(2)___________,即冈峦之体势。
(3)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表现陶渊明回家途中愉悦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陶渊明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归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陶渊明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
(1)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运用起兴的手法,与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表达感情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作者以雕刻为喻,先从反面入手,批评无恒心者无收获;接着从正面阐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贵在坚持。
(2)《阿房宫赋》文章尾段在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之后,以“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警戒后人如果不从秦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的赫赫战功。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
(2)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沂水春风》)
(3)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高山仰止》)
(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_______________。(《克己复礼》)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君子之风》)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杂咏八首·白鹭①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注]①这是至德三年,诗人写给“上礼部李侍郎”的干谒之作《杂咏八首》第八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白鹭在江河之上亭亭独立、伸延长颈,突出它的幽雅风姿。
B.本诗用词准确,描写形象,如“亭亭”状白鹭优美之姿,“延颈”写顾盼之态。
C.第三句“秋水”紧承第二句“川 上”落笔,“寒”表现了白鹭所处的困境。
D.第四句“孤影”照应首句的“独立”,而夕阳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亮色。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分析作答。
14、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B.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C.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D.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两京: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C.月廪:亦作“月禀”,在文中指官府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有时也可以用钱财来代替。
D.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傅珪进入仕途,多参加文字编撰工作。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为人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不怕得罪人。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力陈当时社会十大弊病,话语多指斥权贵。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15、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 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中国不同,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地区之一,一直有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说,会以食用驯化后的动植物为风尚。但今天的华人世界,为什么会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为荣呢?
材料二: 研究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传染性,为科学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发检测干预技术手段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成功证实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体,发现多个由蝙蝠携带的新病毒。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倡议书,参与横峰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