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 府吏见丁宁 见:我
B.渠会永无缘 缘:机会 不得中顾私 中:衷
C.目眇眇兮愁予 愁:发愁 绕树三匝 匝:周
D.视死忽如归 忽:轻忽 王于兴师 于:助词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B.蒙故业,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D.内立法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丁于啼泣之余 达于汉阴
B.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C.汝其勿悲 望请其指教
D.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4、姜夔《扬州慢》的开头①“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上片结尾的“都在空城”,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指扬州②扬标州附近一处风景区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B.①和②均指扬州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C.①②③都指扬州
D.①指南京②指瓜州③指扬州
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遂见用于小邑。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摘编自《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环境保护》)
材料二:
材料三:
“线上和线下渠道结合起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效果更好。”刘歆颖建议,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线上可以利用一些漫画、图片、标语等方式,线下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张贴宣传海报、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例如拍照自动检测垃圾类别。“学校也应该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教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持之以恒。“我国地广人多,城市里流动人口也多,所以需要持续性地进行知识普及。我认为,一是需要时间,二是要做到细致。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大家都理解、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他认为,普及宣传的具体手段应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网络、电视节目、生活节目等,反复地讲,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苏玉玲(化名)认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应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一些网络平台,比如一些短视频App。她还建议,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对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设置奖品;对年轻人就采取网上更流行的方式,比如微信小程序等”。
(摘编自《95.8%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材料四:
媒体宣传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之一。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还需要媒体对垃圾分类持续关注、热情不减,以更丰富的手段普及知识,让更多市民成为垃圾分类“知道分子”。
除媒体宣传外,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也很重要。如果分类标准更科学,无疑市民更容易掌握。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手段之一。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处罚,既能促使被罚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避免再次被罚,对其他居民也有教育和警示意义——如果不想被罚,就必须了解分类知识。同时,深圳对垃圾分类积极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现金奖励具有示范性,可鼓励市民了解垃圾分类。
(摘编自《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个系统工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牙膏皮、橘子皮、生物垃圾等的再利用完全是出于勤俭持家的习惯,并没有认识到垃圾的危害。
B.垃圾分类可以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在社区等线下场所通过张贴海报、设立分类垃圾桶等形式进行。
C.许多美国居民非常支持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并且对垃圾分类的知识非常熟悉,甚至愿意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
D.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应考虑不同人群的接受方式,如对老年人开展一些活动,对年轻人采用网上流行的形式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归咎于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因而有必要在居民小区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投放。
B.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超过一成的人嫌垃圾分类麻烦,所以有必要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C.刘歆颖、吕斌、苏玉玲(化名)等人都认为,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促使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D.对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经济处罚,对垃圾分类积极的进行现金奖励,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行垃圾分类。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
8、名句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两句,词人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对情人即将分别时缠绵凄恻的心情。
(5)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7)《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场景。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强调,到郊外应做“______”的准备,到百里之外应做“______”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应做“三月聚粮”的准备。
(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秦国如果采取正确的做法就会世代安享天下。
(3)“东风”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如杜牧《赤壁》中“______”,李煜《虞美人》中“______”。
10、名句默写。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以“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一系列日常小事为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里,为了摆脱无尽的痛苦,女主人公下决心与那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______,______!”从此以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
(2)杜甫在《登高》中,状落叶之声,写秋声之肃杀的句子“______”;说自己长年累月远离乡土,依人客居,秋令肃杀,益增愁苦的句子是“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其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作者交代陈涉的身份时,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3)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4)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①。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①渼陂,当时长安郊区的胜地,在今陕西境内,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诗。②干气象,一指诗句描绘尽了大自然的气势景象;一指天宝十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受到玄宗赞赏一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通往美陂的纡长道路,经昆吾亭,御宿川,紫峰阁的阴影倒映在美陂河里。
B.颔联采用了倒装的语序,将“香稻”“碧梧”放在句首醒目之处,起了强调的作用。
C.颈联中诗人描写了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的美好画面,虚实相生,展现了人事之和融。
D.尾联中“彩笔”是五彩之笔,诗人用江淹得郭璞彩笔之典来形容自己当年的非凡文采。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澶、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澶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
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
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擢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钤辖。
端拱元年,徙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二年,进邕州观察使,判亳州,兼知代州。是时任边郡者,皆令兼领内地一州,处其家属。徙知潞、陕、泾州。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六年,卒,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子继伦至崇仪副使,雍虞部员外郎。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战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
B.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
C.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
D.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指宋太祖赵国胤,“太祖”原用于称先祖,后多用作开国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建隆,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这种帝王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C.幽州,古代行政区划,古九州之一,范围大致是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隋唐时是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等,王公之死称“斃”,有官职、名望的人死称“卒”,平民之死才通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延美误人歧途,为盗祸害乡里。他身材魁伟,曾组织团伙抢劫,被捕后侥幸逃脱,四处作案,遭到百姓痛恨。
B.谭延美投身行伍,逐步获得升迁。他被周世宗招募,又受到宋太祖赏识,逐步升迁,历任多州知州,地位显赫。
C.谭延美作战勇猛,多次力克强敌。他率兵救朗州之急,活捉敌首汪端;他与田重进等配合,活捉敌方大将大鹏翼。
D.谭延美胆大心细,对阵颇有谋略。他偶遇强敌.抢占先机,果断坚决;契丹围城,他镇定自若,智退强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遇敌,延美日:“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
(2)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人。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
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习近平
材料三:
2018年5月,演员范冰冰获德国某企业颁发的“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舆论哗然。6月6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今天,我们必须要搞清楚!”随后,“中青在线”“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以及众多自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中国精神的讨论热潮。
针对“中国精神”的话题,XX中学准备举行一场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可以谈你对话题的思考,也可以讲和自己有关的故事。
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