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通化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乱易整,不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刘备天下枭雄

    C.此余之所得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河东凶亦   则苗浡兴之矣

    B.孰能之   其妻问所饮食者

    C.战喻   树之

    D.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进退,实为狼狈     报养刘日短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垣墙周庭,当南日     执此

    D.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谓余曰

  •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关内,指山海关以西地区,四川康定以东地区,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 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B.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评价《史记》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还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德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即: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或天下为公,任贤使能;或领导方法,察纳雅言;或关爱民生,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或居官理民,依法断案;或为官清廉,当官自律;或治理积弊,救民水火。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是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国宝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

    B.赵武灵王改革历时二十年,而商鞅改革十年大见功效,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

    C.主张贤人治国,国君要圣明,臣子要贤良,是《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层次的内容。

    D.《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提及《史记》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史记》的思想体系。

    B.文章论述《史记》是“治国之宝典”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几段分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在文学与史学领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所以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所以我们仅评价其艺术成就是不够的。

    C.《史记》重视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

    D.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颂扬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无情批判暴君昏主、权奸污吏,警示后世“惩恶劝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品性高洁、才华横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将萧瑟的秋景与离别的心境化而为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默写。

    ⑴《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⑵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2)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羊公碑尚在,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5)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8)残星几点雁横塞,___________ 。(赵嘏《长安秋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够善待六国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灭亡呢?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

    (2)韦庄《菩萨蛮》描绘江南的人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归鹿门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作者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出作者隐逸自得的志趣。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敢于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7)《六国论》第四段先为六国设计图存之道: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如果这样,“_________________”。但六国毕竟没有这样做,而最终为秦国所灭。终于逼出“_________________”的沉痛教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

    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注)①公元743年,李白供奉翰林,唐玄宗本无意重用他,再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抱有的希望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诗正作于此时。②青绮门:长安东城最南边的一个城门,本名霸城门。③飞鸿:据《晋书·郭瑀传》记载:晋人郭瑀隐居山谷中,前凉王张天锡派人去召他,瑀指着飞鸿对使者说:“这只鸟怎么可以装在笼子里呢?”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在一问一答中巧妙地点明了主要事件和送别的地点,与诗题相照应。

    B.离别之际,胡人酒肆中侍酒胡女殷勤的招呼,使主客更加思绪万千,别情无限。

    C.“独”字意在突出了诗人孤独感之深重,遭受排挤,友人离去,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

    D.“颍水”既是地名,又可指归隐之地,结尾暗含对友人归隐的赞赏,也表明自己的心志。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这两句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B.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C.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亲,通常指两个对立民族出于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关系的目的所进行的联烟。以汉代的汉匈和亲最为典型。

    B.足下,平辈朋友间的敬称,源于春秋时晋文公对介子推的称呼,与之相近的还有阁下、在下。而陛下则是对帝的敬称,殿下是对太子、亲王的敬称。

    C.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羊、猪各一叫作“少牢”。古代行祭前需先将牺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典属国,来源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主要负责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各国具体交往的事务,在秦汉时典属国的职权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

    3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匈关系缓和后,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常惠与汉使者用计,说汉天子射到一只雁,雁的脚上就有苏武写给天子的信,匈奴这才放回苏武。

    B.苏武离开匈奴回国时,李陵曾设宴向他祝贺,席间李陵边舞边歌表达了自已的苦衷:曾经远涉万里越过大漠为朝廷奋力杀敌,但兵败母死,想报恩也没有去处。

    C.昭帝驾崩后,宣帝即位,因苏武以重臣的身份拥立宣帝有功,因而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不过苏武将所得的赏赐全部分给兄弟朋友,自家没有多余的财物。

    D.苏武年老后膝下无子,宣帝问他在匈奴有无儿子,苏武面陈宣帝,离开匈奴时,自己的匈奴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叫通国,希望能将他赎回,宣帝满足了他的请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

    (1)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2)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校园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晨间值勤、体温登记、垃圾分类等。活动开展时学生反应不一:有的主动热心地参加各类相关活动;有的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参加;也有的不愿参加任何志愿者活动,认为这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同学、教师或家长的身份,选择其中某一类的学生,给他(们)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