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2、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
B. 小说《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C.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声声慢》写于她南渡避乱之后,当时她形单影只,境遇悲惨。
D.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开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背运老人”桑迪亚哥。
3、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举以予人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
B.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C.此小大之辩也(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D.幸蒙其赏赐(幸亏)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上台下
符浩勇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于农历二月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方,有的为占位霸席,居然动起了嘴角。外乡人不管沾亲带故,还是陌路过客,都巴眼看戏,闻名而来。因为这确是山里人难得饱尝眼福的日子。
十四那晚,省琼剧团首场演出《秦香莲》,戏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到最后一幕《铡美案》了,“包拯”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一个亮相,台下便是掌声一片;他一张口拉腔,就是一阵此起彼落的喝彩。扮演者吴振琼曾出访并饮誉东南亚诸国,是名噪全国的名角。行、踏、做、唱,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次日一大早,剧团队员们兴致勃勃地直奔崩岭。
吴振琼昨夜演戏时抖力遒劲,稍感疲乏,仍然迷糊在床上。忽而,他听见戏台方向有人拉起二胡,响起笙筝。之后,又有人咿咿呀呀、吼吼喝喝地唱起来,还是《秦香莲》最后一幕的板腔。哦,那一定是一群出名的戏迷!
听着听着,他翻身骨碌起床。谁也没有想到,他卸下包拯的朝装,洗去满脸油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瘦弱黝黑的小老头。他匆匆洗漱过,就好奇地向拉唱兼扬的地方走去,挤进戏迷的中间。就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戏迷正无所顾虑、喉管暴胀、声嘶力竭地吼唱:“陈士美你太躁暴,乱闹公堂犯律条,王府堂上刀对鞘,开封府你罪难逃……”
他听着,竟忍不住挤上去,说:“师傅,你的唱调反了!”
戏迷们都刷地将目光转向他,却没有人认得他,那目光冷生生的,他不禁一怯。
正在卖力地吼喝的是戏迷们的头儿。早些年,这方凑起班剧团,他就是班主,是个老戏迷。听他说,他同吴振琼的师傅王黄文通过信,人家称他一声“兄台”,他就自做自足起来。多年来军坡节期间,请不到专业琼剧团,就都请他唱,听他的戏,敬他的神,烧他的香。近几年,他感到体力不济,精神不支,已决定打退堂鼓。不想昨夜,听到省琼剧团“包拯”一唱,瘾劲又提上来了。昨夜戏罢后,回到家想了一整夜,天蒙蒙亮,就去凑集旧部搭档,想去请教省剧团的,无奈听说人家早奔崩岭遗迹而去。于是他们便在现成的戏台上张罗起来。此刻,老戏迷听到有人竟说他唱的调反了,那无异于是说他不懂戏,而他又是戏迷们的头儿!就有人问:“你是哪来的?”
“我……”吴振琼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笑说,“我是来看戏的。”
老戏迷大眼一瞪,鼓动戏迷们道:“一齐鼓掌,让这位才哥唱唱吧。”
戏迷们起哄:“来一段,让我们过过戏瘾!”
“诸位过奖,诸位过奖。对琼戏,我仅仅略知一二,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刚一启口,二胡乐调不正,便停下唱腔说,“不需拉腔,我就清唱吧——”说时冲着戏迷们一抱拳,唱道,“陈士美你不成汉,杀妻灭子罪条重。莫说你是驸马郎,龙子龙孙一样办。该法办的我法办,该斩人的我斩人……”
他运足功力,韵律圆成,专心不苟,浑然一体。他本以为唱罢,戏迷们会报以掌声,连声喝彩。然而,戏迷们却目瞪口呆地盯着老戏迷。
老戏迷沉吟片刻,然后一拍大腿,说:“是有点味道。不过,调板、腔位的节眼不正,不稳,还应多加火侯。”这一说,戏迷们围上来了:“难怪我总听不清在唱什么戏。到底底气不足,煞板像抽筋一样……唱高尖时,一扬一顿,断散……比人家吴振琼,你的声音只如牛犊吼叫……”
他哭笑不得,拱手谦让,没趣地走了。
十六那天晚上演出《秦香莲后传》。戏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戏迷们急待着十八年的冤家又是如何变为亲家哩。
“包拯”在最后一幕才出场。出场前,吴振琼早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挤在前台,个个一副虔诚笃敬的样子。
他跨身出台亮相时,清楚地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喝起彩来。前夜,他是冲着喝彩声抖起锐气的,这会儿,他却心一抖,扭身不稳,跄踉了几步,调腔唱得艰涩了……而台下仍然掌声不断……
待演到“包拯”退站一边,他只听见老戏迷指手画脚地对戏迷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吴振琼演的真是比他师傅还绝了……不知昨天那个小老头来了没有,让他来见识见识,免得他狂妄,到处充当行……
谢幕后,吴振琼正在后台擦洗满脸油彩。忽听有人找他,扭头看时,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
(本文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简析文中老戏迷这一人物形象。
【3】文章开头三段不避其繁,结尾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4】小说以“台上台下”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7、默写。(任选6空)
(1)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____________。 (《庄子·大宗师》)
(2)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
(3)___________;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
(4)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5)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 (《踏莎行·郴州旅舍》)
(6)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观沧海》)
(7)愚人千虑,___________。 (《晏子春秋》)
(8)我关汉卿是有名的________、_______、捶不扁、炒不爆,响挡挡的铜豌豆。(《关汉卿》)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用车比喻诚信的重要性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谈论学习中举一反三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用比喻描写依山而筑的楼阁屈曲回旋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李白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御街行》一诗中有此三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在《一剪梅》中与之相似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后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包含对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经金人入侵战火的人们淡忘当年的屈辱岁月、而今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与批判。
(2)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态度,必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3)《次北固山下》一诗“含不尽之见于言外”,其中饱含生活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自述在江州的居住环境潮湿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一句与“不忘初心”表达的情怀相同,“_______”一句点明作者坚信自己纯洁的品质并没有亏损。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②春牛春杖: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至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释。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14、正字音
①千乘(________) ②饥馑(________) ③夫子哂之(________) ④小相(________)
⑤铿尔(________) ⑥冠者(________) ⑦浴乎沂(________) ⑧舞雩(________)
⑨喟然(________) ⑩吾与点也(________)
15、有人说“如果你改变自己的欲望和记忆,那么你将变成另一个人。”对于这句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