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嵩常在围中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B.秀外而惠中 甲兵顿弊
C.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D.计班资之崇庳 遂窜南夷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孔子曰:“何陋之有?”
A.孔子曰:“贤哉,回也。” B.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C.子路宿于石门。 D.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4、选出对“僻不当道,皆不及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不在路上的人,都没有来得及去看。
B.处在偏僻的不靠路边的游人,都没有来得及去。
C.偏僻不挡住路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D.偏僻而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不赂者以赂者丧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晋,何厌之有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我那垂老的故乡
王平海
年前回乡,从村东到村西,我没有遇见一个人。陪伴我的是妹妹家的大黄狗虎子。这家伙勇猛刚烈,去年初秋,一群野猪在村里晃悠,它曾孤身迎战。我刚到村口,它就一溜烟似的奔了过来,立起身子,前爪搭在我的肩上,那温软的舌头,在我身上乱舔。
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有的门锁已是锈迹斑斑,门前的晒衣篙是空荡荡的,猪圈敞开着,庭院里杂草丛生,看来主人已离开多时。当然,大多数人家的门前是晒着衣服的。或白,或黑,或灰不溜秋的一两件裤褂,在风中微微摇晃,只是不见亮丽的色彩。我多想看到裙子啊!有裙子,就有年轻的女人、姑娘或女孩,小山村就有那脆朗朗的笑声,就有甜丝丝的歌声。可是,我居然寻不着一件裙子。
从村东到村西,看不到那抖着红红鸡冠打鸣的大公鸡,看不到那摇摇晃晃的鸭呆子,看不到那伸长着脖子、哑着嗓子叫唤的大白鹅,更看不到由鸡婆领着叽叽喳喳的小鸡……我只看到两只老鹰僵硬着翅膀,在低空中盘旋又盘旋,最后失落地飞远……
从村东到村西,我看到了一头牛。是头老牛,在自个儿吃草。它那摇晃的尾巴,那“嗞咯嗞咯”的吃草声,让我感到莫名亲切。
撂荒的田野里,满是芭茅、丝茅草、猫耳刺,都在五月的阳光下疯长。我在发呆,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人在叫唤我的乳名,回头一看,满面喜色的堂叔正朝我走来。堂叔忙着去犁田,他告诉我,那老牛是从邻村租来的,没有时间陪我。他执拗地把钥匙塞给我,让我去他家歇息。他说,晚上我们叔侄俩痛痛快快地喝几盅。
晚餐很丰盛,堂叔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了:“都走啦,都到城里拣金子去了,先是男人们去了,后来女人们也跟着去了,现在连孩子们也去城里读书了。村子空了,学校也空啦,我们村子,原先有两百多人啊,只剩下不到四十个男老女老在家看窝啦。去就去了呗,还都不想回来了。”说到这儿,堂叔一仰脖子,满满的一盏酒喝个精光。他接着说:“许多人在城里买房子,挪窝啦,哪会回来?别人不说,就说我那孙子孙女吧,每次回家过年,没有马桶,就闹着要回家。说实话,我很想他们呀!去年暑假,我花钱装潢了卫生间,有了马桶,我去城里接他们回家了。可乡下蚊虫多,他俩脸上、手上全是红包,没住几天,又走了。”堂叔叹息、摇头,我劝他也去城里住,他说:“离不开啊,我那胞衣罐还埋这块土地里呢!”
故乡有个习俗,毛孩的胎盘都要用瓦罐装着,埋进地里。堂叔所说的“胞衣罐”,就是一个人的根啊!
“我们老了,不中用了,起早贪黑,没能把祖宗留下的这块地侍弄好,栽树的栽树,撂荒的撂荒……我们老了,村庄也老了。”他忽然哭了起来,“城里干吗要盖那么多房子呢?能当饭吃么?都去做生意,做谁的生意呀?”
堂叔的话音含混不清,但字字句句我都听得分明。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一位朋友,他在大城市打工发迹,买房落户了。他说,住在那摩天大楼上并无喜悦,而且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一想起家乡荒芜的田地,就觉得大楼在摇晃。是啊,离开土地的农民,自然是飘在空中的风筝柳絮,心里怎么会踏实呢?
夜并不深,山村却早早地睡去了,就像一个沉睡中的老人,没有一点儿声息。从村西到村东,我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大黄狗的喘息声。那充天塞地的蛙声呢?那“萤火虫,低低飞”的童谣呢?那“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的山歌呢?都哪里去了?
从村东到村西,我仍然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大黄狗的喘息声……
好美的山村,好寂静的山村。美得让我心疼,静得让我害怕。
空村、荒村,我那垂老的故乡啊!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随我一起读
“我那垂老的故乡”是作者描写的对象,也是作者情感的源头。
“垂老”是一个现实——中国农村的现实;“我那”的限制语,融入了作者个人对家乡的真切情感。由此可以看出,文章标题包含着作者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如何写“故乡”的“垂老”?这并不容易。
文章前五段的景物描写,处处展现出故乡“垂老”的状态。
先写眼见之景:“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有的门锁已是锈迹斑斑,门前的晒衣篙是空荡荡的,猪圈敞开着,庭院里杂草丛生”。作者似乎是用摄像机在“推拉”,在“扫描”,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乡村“垂老”的典型场景;“大多数人家的门前是晒着衣服的。或白,或黑,或灰不溜秋的一两件裤褂,在风中微微摇晃,只是不见亮丽的色彩”,这是特写镜头,作者抓住晒着的衣服的色彩来呈现故乡“垂老”的现实状态。
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些描写,似乎也很贴切。
巧妙的是,作者还写了“看不到”的景物:那抖着红红鸡冠打鸣的大公鸡,那摇摇晃晃的鸭呆子,那伸长着脖子、哑着嗓子叫唤的大白鹅,由鸡婆领着叽叽喳喳的小鸡……这些记忆中的景物是联想之景,它们既是以前“眼见”“耳闻”的场景,又是作者现今美好的回忆,展现了当年故乡未“老”时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写故乡“垂老”的必要内容,因为“年轻”过,因为“生机勃勃”过,才有“垂老”的感叹呀!
第6至10段,作者巧妙地借堂叔喝酒后的话语,道出了故乡“垂老”的原因以及村人对故乡“垂老”的态度。
第11段,形象地诠释了“垂老”的含义。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愿望与期盼:那蛙声,那“萤火虫,低低飞”的童谣,那“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的山歌,都哪里去了?
结尾一句中的“空”“荒”两字,是对“垂老”的精练概括。
读思结合
【1】结合全文,从修辞、语法的角度赏析标题。
【2】“从村东到村西”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说说它的作用。
【3】本文中所描写的“垂老”的乡村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尝试创作一首短诗,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7、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论语》)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3)宁赴湘流,鼻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渔父》)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孟尝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阮籍猖狂,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10、名句默写。
(1)《湘夫人》 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 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4)《书愤》中,运用白描手法,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
(5)《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7)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8)《菩萨蛮》中,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0)《阁夜》中,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1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4)《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 ________,一一风荷举。
(16)《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1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8)《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达兄弟们都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空缺部分。
(1) ________,拂了一身还满。…… _________,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李煜)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_________。________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范仲淹)
(3)平林漠漠烟如织,_________ 。……__________,宿鸟归飞急。(《菩萨蛮》李白)
(4)平芜尽处是春山,___________ 。(《踏莎行》欧阳修)
(5)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 _________。(《一剪梅》李清照)
(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___ , __________。(《生查子》欧阳修)
(7) 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__________ ,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8)枝上柳绵吹又少,___________ 。……笑渐不闻声渐悄, __________。(《蝶恋花》苏轼)
(9)______,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 ,那人却在,______ 。(《青玉案》辛弃疾)
(1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 ,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1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 。(《定风波》苏轼)
(12)_______,__________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13) 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辛弃疾)
(14)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 。(《扬州慢》姜夔)
(15)从别后,忆相逢,__________ 。今宵剩把银釭照,___________ 。(《鹧鸪天》晏几道)
(16)___________ ,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西江月》苏轼)
12、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筋。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领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比喻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璉、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鱗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磷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横,指纵横之术,通常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飞燕,即赵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代表性人物。
C.金陵,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其来历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
D.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晋书•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又是一年清明,春雨潇潇,吐故纳新,春天成全了清明淡淡的哀伤和丝丝忆念的气息。这一天我们追思故人,寄语新生。
清明节,央视一套首播了特别节目《相聚中国节·春天的思念》。这期节目,纪念缅怀共和国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精良的制作,引来许多观众纷纷点赞。
节目还以“家”为底色,邀请这些人物的亲朋来现场,讲述父辈师长们的故事,从“家”这一脉络中找到了更多全新破题点,以丰富、感人的细节,在温度、深度、广度解读人物,激发大众共情。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在思念中前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