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②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比喻 拟人 设问
B.比喻 对偶 反问
C.对偶 拟人 设问
D.对偶 比喻 反问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曾论证过,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唐朝时湖南有25人考取了进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
①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对柳宗元有这样的礼赞
②震惊之余,也颇释然
③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庙内的一块古碑上有一首诗,名为“寻愚溪谒柳子庙”
④柳宗元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⑤诗的落款刻的是“严嵩”二字
⑥以谪守永州而坚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学识
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②④⑤①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国足四场比赛只积1分、主帅高洪波突然辞职,中国足协日前紧急启动选帅预案,希望新当选的主帅能实现国足平稳过渡。
B.最近网络盛传的某宁波游客在日本顺手带走马桶盖事件引起中国网民的极大抨击,但某报记者到事发酒店核实时酒店负责人一脸茫然,该报社一位高层人士对此事予以否认。
C.低薪、过劳、无房和高强度的工作负担使得近五年从高校走上社会的90后的天之骄子们成为城市新一代弱势群体的趋势。
D.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显示长征是一场怀抱坚定信念、传播革命理想的远征。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本质。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D.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忧人之忧,乐人之乐②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④移之官理可乎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⑥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⑧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D.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似诗,便“非本色”。这是陈师道对东坡词的评价。因为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它的文化属性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庶族文化特性,即平民文化属性,更多是表现与再现个体私人生活和个体内宇宙细腻情肠。在气质与风调上,苏轼一部分词不具备这种词的特性,线条粗放,境界疏阔,本质上更接近于诗。
我们检点苏词,可发现苏轼的“似诗”之作有三个特征。一是在价值取向层面,苏词符合主流文化价值取向。传统儒学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在内容上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家国怀抱及政治使命感。苏轼将这一诗教要求迁移至词的创作,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二是在审美意义层面,苏词强调作品的阳刚之气,也就是男性美。中国古代诗歌体现出阳刚与阴柔两大审美系统的对立与调和,主流文化往往强调阳刚之气和豪杰之风。苏轼一向反对阴柔艳冶之词,尽管他也有大量婉约词作,但主要词风,表现出对阳刚之美的偏爱执着。三是在表现方式上,苏词以直抒怀抱为主,既少用比兴,又不像柳永那样铺叙形容,而是议论的成分较多,没有词的曲尽其意的婉转韵味。
苏轼词的“士大夫化”,是其词“似诗”的重要因素。苏轼的人生观、思想意志、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都体现了典型的士大夫人格。他从本质上是瞧不起柳永的,也不屑与柳永为伍。他对柳永的不认同,实质上是对世俗与平民文化的不认同。尽管他也肯定柳永有雅词,“不减唐人高处”,但正是他这种对于柳永词中“雅”趣的肯定,暴露出其不满意柳永之“俗”的本质。苏轼的士大夫人格,决定了他“词似诗”的文学创作态度和价值取向。所以王灼在批评那种认为苏词“似诗”乃“句读不算之诗”的观点时,很气愤地说这种观点是中了“柳永野狐涎之毒”。这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证明东坡词与柳永词疆界分明,是典型的士大夫词,因而得到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摘编自沈家庄《苏轼“词似诗”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部分词作不具备词的平民文化属性,线条粗放、境界疏阔,其本质与诗相同。
B.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在内容上体现了家国怀抱,符合当时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C.苏轼偏爱阳刚之美,一向反对创作阴柔艳冶之词,他的词作都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
D.苏轼对柳永雅词“不减唐人高处”的否定性评价,反映了他对柳词本质的不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引述陈师道对苏词的评价,引出了对苏词“似诗”这一现象的思考。
B.文章第二段从价值取向、审美意义、表现方式等方面,阐释了苏词“似诗”的特征。
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苏词之所以“似诗”,主要是受苏轼典型士大夫人格因素的影响。
D.文章先提出苏词“似诗”现象,再阐释了苏词“似诗”的特征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拓宽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作的风格,得到了古代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B.苏词多有体现家国怀抱之作,符合传统诗教要求,可见儒学对苏轼创作影响很大。
C.苏轼因为瞧不起柳永,对柳永不认同,所以对世俗与平民文化也持不认同的态度。
D.苏词士大夫文化属性与柳词平民文化属性的不同,是二人词作疆界分明的主要原因。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杜甫《登高》)
(3)诵明月之诗,______。(苏轼《赤壁赋》)
(4)长桥卧波,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 ,___。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1)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别康桥》)
(5)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隐居处的清幽环境,也写出了诗人与山林作伴、与尘世隔绝的恬淡超然。
(2)杜甫《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人生感慨,既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叹,也写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伤。
(3)杜牧《阿房宫赋》善用比喻手法刻画宫廷生活细节,如用“______________”喻宫人打开了梳妆镜,用“_____________”喻宫车驰过。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2)荀子《劝学》中,解释“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就足以抵抗强秦。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
(5)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歌行①
班婕妤
新裂②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③夺炎热。
弃捐④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 sì):箱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二句写纨扇素洁之美:从织机上新裁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
B.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圆的月亮,具有美丽的姿容。“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团圆的热望。
C.“出入”二句,以团扇借代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表现了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
D.最后两句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以秋扇见捐喻女子似玩物遭弃,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2】“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 副师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这里是“又”的意思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彬慰安之,待以宾礼
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 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3】对文中划线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 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B. 曹彬为官清正,对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 的缘由和情感。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中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