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宁夏吴忠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③④⑤   B. ①②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 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朝廷下达诏书,为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 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此指王弘的谦让行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1世纪,是一个凸显个性、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时代,也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

    ②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自身的行为规范,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实父母的示范会让孩子自觉地邯郸学步

    ③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④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我们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的作者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

    ⑤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大观园里的主子们安富尊荣,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米珠薪桂,挥霍无度,王熙凤额日感难以维持了。

    倾盖如故,有些人交朋友就是这么简单,萍水相逢,只需一眼,就可以认定面前之人的精彩,无关身份与年纪,无关一切。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⑤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了这份家业。

    ⑥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 5、下列对所给语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与其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显示出自己身价百倍,还不如让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你戴过了而身价百倍。

    A.以财富来抬升个人价值,是自我欺骗的表现。

    B.人的自身价值,不能仅靠外在的东西来体现。

    C.提升自己的价值,必须有财富和自身的努力。

    D.让他人因有你而更有价值,是你的价值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锅

    刘正权

    黑王寨的人,不是老门老户的,很少有人知道温锅是咋回事。

    老门老户的,年纪四十以下的,知道温锅是咋回事的人,也不多。

    陈六是个例外,四十岁以前就晓得温锅是咋回事,还经常温锅来着,不管你是老门老户,还是外地落户到黑王寨的。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村主任。

    谁个起新房,搬新家,会少了他呢,无形中,帮人家给温锅了。

    温锅是黑王寨祖上传下的一项习俗,过去人穷,起个新房不把家底折腾个大窟窿的基本没有,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民以食为天,灶上的东西叫主家作了难,经常有人在起的新房里弄个破炉子破锅煮饭。

    左邻右舍见了,心里不落忍,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就会送过来,没有的也不打紧,去集上买一个,挑个好日子送过来。

    天长日久,成了习俗,主家自己就挑了好日子,大家都带上厨房的物件,前来捧场,应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火焰一高,主家肯定得留饭,衍生出一个温锅的仪式,很形象,也很人情味。

    最近的一次温锅,是年前,在捡破烂的老光棍大老吴家。

    严格说,那锅温得有点勉强,陈六在那帮忙收拾,顺便吃了顿饭。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屋顶盖子全换了,墙壁都刷了白,门口还打了水泥场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有点像过年时节的大老吴,帽子是红色的,裤子是红色的,羽绒袄是红色的,只差袖口裤脚没镶白边了,整个一翻版的圣诞老头。

    平日里捡破烂,大老吴穿的,都是看不出颜色的深色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用陈六埋汰他的话,他那衣服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

    陈六那顿饭吃得并不顺便,出了大力气的。大老吴怕他捡回的破烂被狗半夜撕咬了到处丢,非得搬进新屋里,陈六只好留下帮忙,一帮忙就到了饭点上。

    大老吴不准他走,说房子虽是翻盖的,可也跟新沾了边,得温锅。

    陈六说大老吴你会算账啊,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

    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这不新家我一人吃没气氛吗,咱们热闹一下。

    买锅碗瓢盆来不及了,随点份子钱吧,陈六伸手在口袋里挖,却没挖出一分钱,这才想起,来之前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

    大老吴不在意,今天当打箍,等我买了液化气回来,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

    打箍和洗厨都是黑王寨风俗,就是做红白喜事前后,请帮忙的人白吃顿饭。

    打箍的言下之意,用一顿饭把帮忙的人心给箍住,那样大家才会给你使上劲。洗厨就更形象,事办完了,厨房还有没吃完的好酒好菜,帮老板清洗干净。

    说到底,图个热闹。

    大老吴的锅温完,赶上过年,陈六忙得脚打屁股,直到正月十六那天碰见大老吴从集上回来,他才冷不丁想起来,还欠大老吴一个人情。

    黑王寨人都知道,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

    跟以往不一样,大老吴这次依然新衣新帽,抱着一个崭新的包装盒,看陈六骑着摩托车,他老远喊,说正好借你摩托车跑个腿,到寨子下边大老史那帮我把液化气钢瓶拖上来。

    大老吴肯定要正式温锅了,陈六摩托车往寨子下边跑时在心里说,好在他今天身上有钱,随个一百两百,没问题。

    拖了液化气钢瓶,上了寨子,陈六直奔大老吴家,竟然,没半个鬼毛,这温的什么锅?

    陈六有点恼了,摸出手机打大老吴电话说你人呢,请我温锅人却躲着?

    大老吴说你还问我,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

    陈六奇怪了,我这会明明白白在你屋门口啊。

    要死了,瞧我这慌了魂的!大老吴在那边骂了自己一声,说我在村委会呢,你到这里来。

    温锅温到村委会?陈六寻思着,大老吴又想捡什么宝?只要去村委会,大老吴都不会两手空着回去。

    大老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陈六气咻咻赶到村部,大老吴正把双手拢在袖口,东张西望,那模样,跟圣诞老头还真的有几分相像。

    大老吴很神秘,说你把液化气钢瓶卸下来,喏,这儿!

    大老吴说的这儿门口正放着他怀里曾经抱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是一个电子打火灶,陈六这会看清了。

    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陈六脸一黑。

    瞧你看人觉悟低的,还是村主任?大老吴吸溜一下鼻子,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而且啊,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

    专门给他们买的?陈六有点怀疑,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第一次看你送东西出来呢。

    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大老吴咧一下嘴巴,牙疼样说。

    不住工作组,就意味着黑王寨脱贫了,进入小康了。

    陈六心里一热,说大老吴你这锅温得我心里都滚烫了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黑王寨祖上传下来的温锅习俗的介绍,既写出了黑王寨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人情味。

    B.小说结尾陈六说“心里都滚烫了呢”,写出了以陈六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对美好前景的期待,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之意蕴深沉。

    C.“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的话和前面“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的“笑”相呼应,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小农式的狡黠。

    D.发生在黑王寨的这个关于温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触摸时代脉搏的使命感,体现了当下乡村叙事与时代脚步的共振。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难有两全其美之事,如何抉择往往是人生难题。《鱼我所欲也》中,在“生”和“义”两者面前,孟子给出了他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篇中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长时间的空想不如短时间的学习有价值。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流露出迁谪之意。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題)

    (1)____,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   (《论语》)

    (2)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靑天,__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 (苏轼《定风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飞来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________”。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之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作者用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自己在酒宴上苦闷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说宋荣子虽然能分清自我与外物,辨明荣辱,也不追求名声、地位,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列子驾风行走,不追求招福之事等,但他“________”,两人都没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赤壁赋》中,作者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之声的凄切婉转,堪称神来之笔。

  • 1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描述苏轼与友人泛舟江上,互相劝酒的闲适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描述宋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描述将士头发已白而战争还未结束,反映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小  松

    唐代·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静林寺古松

    宋代·仲皎②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B. “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D. 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

    E. 宋诗三、四句以树与人相比,树龄比人的年龄要长,古松已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的几回变迁,树是不会衰老的,体现了松树的青春永驻、四季常青,对比鲜明。

    2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义,完成小题。

    ①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权建王府教授。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阕,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浩奏:“尽释所捕,而禽军民首喧呶者送狱。”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曰:“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

    ④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

    【注】①扈跸:指随侍、护卫皇帝出行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子孙                    (2)上知之茂尝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

    A.依附勾结

    B.与……成为朋友

    C.与人攀比

    D.与人同列

    【3】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B.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C.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D.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4】把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畔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

    【5】第②段中,“浅谋之士”是谁?史浩为什么说此人是浅谋之士?

    【6】依据相关事迹,概括史浩的主要品质。

    相关事迹

    史浩的品质

    为赵鼎等人伸冤

    (1)

    建议军人与市民不可同罚

    (2)

    举荐陈之茂、莫济

    (3)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人们平常在形容一件事遥遥无期的时候,常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啊”。无论对于长辈还是正扮演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来说,心中“不安分”的夙愿,总会出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无法实现。等到客观条件可以满足时,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不再有“活出动静”的热情。

    材料二 “元宵节,我想让爷爷和我一样活在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一张看似“无厘头”的请假条大红于网络,被网友们誉为“任性”却包含甜蜜辛酸的请假条。

    你如何看待这些材料?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