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宁夏中卫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脱颖而出

    ②《战狼2》让吴京路人皆知,而作为电影中自带主角光环的北汽旗下的越野车BJ40也由此意外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③某中职三年级网瘾少年迷途知返,蜕变成网络安全界“漏洞大神”。如何理性地对待网络,这位中职生作出了好榜样。

    ④媒体是大众传播的工具,应该反映社会的良知,不应该如蝇逐臭炒作无聊的恶俗绯闻,新闻记者更应坚守职业操守,传播社会正能量。

    ⑤近日,大学毕业生李某某通过在线招聘平台找工作,最后却误入传销陷阱而遇害。对他的遭遇,大家都深恶痛绝

    ⑥盘点2017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大事件,比特币狂潮、鲍威尔成为下任美联储主席、英国启动脱欧等事情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只能望其项背

    ②新一届政府在反复释放“经济增速放缓处于可容忍范围”信号的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既定的经济步调,表现出少有的“定力”。

    ③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④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

    ⑤当单打独斗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应运而生

    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A. ②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 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 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 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赵明诚离家后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日甚一日,她的身体日渐消瘦,一朵花的凋谢都会引发她的多愁善感。

    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阳春三月,塞北依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西湖边春光融融,惠风和畅,百花争艳,游人如织。

    C.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经历过一年四季就会发现,菊花不同于其他花,它的神韵在于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

    D.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忠心耿耿,英勇善战,他单骑救主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挫败周瑜阴谋,参与伐魏力斩韩德父子五人。

    B. 《边城》中,老船夫向二佬求证那晚唱歌的情形,二佬说“做傻子唱过一晚的歌”,语气中既有自己的悔恨,也有对老船夫害死大佬的埋怨。

    C. 《茶馆》以陈设的变化昭示三个不同时代的特征,“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 数目越来越多,预示着社会的压抑和危机越來越深重。

    D. 《红楼梦》中,铁槛寺净虚为帮人抢亲,给王熙凤三千两银子来摆平此事;凤姐和贾琏勾结官府,迫使已有婚约的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E. 莎士比亚的语言内涵丰富,如哈姆莱特的独白“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寓意即使死亡,反抗黑暗、重整乾坤的理想还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棺

    张晓林

    诗人于之渔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片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这些都不喜欢。他说,如果加上配料,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

     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了一些“离妇辞” “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

    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美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

    ——于之渔真是太丑了!

    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

    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

    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

    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

    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

    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

    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

    “今年年关过不得!”

    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

    “携带诗笺赏梅花。”

    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时已开得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

    那诗友在梅树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

    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瓶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瓶!”他喊道。还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

    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

    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

    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

    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

    于之渔的歌诗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

    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

    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

    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

    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

    于之渔也死了。

    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

    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

    (选自《2015年河南小小说年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于之渔是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作者写他在小屋后种下一片梅树,悠然赏梅吟诗,是表现其行为反常怪异。

    B. 于之渔不刻意选择写诗场所,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地方,偶有所得,就藏于诗袋。

    C. 于之渔为亡者歌诗从来只吟唱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因为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从而博得名声。

    D. “长得丑”“真是太丑了”,这是于之渔人生美事失败的原因,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其丑陋的厌恶。

    E. 于之渔歌诗的拖音含悲,有悲痛欲绝之势,那拖音传递出一种悲怆的、超然物外的苍凉感。

    2于之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诗棺”为题,最后两段以 “诗棺”作结,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与“思”并重;而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学”比“思”更有效果。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落得“_________”的结局。

  •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戍边将士苦思家乡的句子是“人不寐,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人们迎神赛社的作乐场面与前文“烽火扬州路”做比较,表明人们已淡忘国耻的句子是“     ”。

    (3)《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能的句子是“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

    (2)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受命以来,______________,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7)循序而渐进,_____________。(朱熹《朱子读书法》)

    (8)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平时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孔子语录》中也有近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女子嫁到婆家后,过着清贫的生活。

    (3)《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沿长江东进的浩荡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 ①什: 《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 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 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 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 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 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理。维输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日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

    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输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输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慨然有志于公辅 公辅:公卿辅臣

    B. 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 啖:引诱

    C. 数月之间,百度理 浸:全都

    D. 彦泽以骁捍自 矜:夸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表示征召并授予官职。与“除”“拜”都含有任职的意思。

    B. 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 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 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 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 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 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2)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己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有人说,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吵。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问题如:偏离论点、情绪激动、攻击对方人品、滥用比喻、使用嘲笑和反问句等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