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了“书香平安”文化社区,以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图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B.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于一身,通过不同人物,再现真实历史,强化追问现实的力度,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C.当机器人的外形看起来和人类极为相似的情况下,如何对待不断给生活带来便捷的人工智能,日渐成为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棘手的问题。
D.网络教学即使能打破地域和隔离的限制,但由于其对网络硬件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开学季同一时段集中上网学习,让不少地方的学校网课产生了网络拥堵。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让权力回归原位,让权利 ;让有产者有恒产,让无力者有尊严。一成不变、 的国家没有未来,改革才能抵达公平正义的彼岸。选择相信未来,就是选择了一个长远的打算。春天来了,聪明的人不会 地修补冰河上的裂缝而是要造一艘驶向未来的航船。
A. 等量齐观 墨守成规 徒劳无功
B. 一视同仁 故步自封 徒劳无功
C. 等量齐观 故步自封 劳而无功
D. 一视同仁 墨守成规 劳而无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就已惊世骇俗地指出,隋唐皇室本身带有鲜卑血统,出身于北周盘踞关陇的武士集团。
②3000多年前,古琴就已经广泛地运用运用于伴奏,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晚唐的曹柔才别无二致地创造了古琴减字谱记谱法。
③在当年的汀溪、苏红的下乡知识青年中,流传着一些有趣的关于书和读书的故事,现在回想起这些故事,觉得还有些匪夷所思。
④怀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音乐家们带来了一场民族音乐的户外盛宴,而深情的歌声和乐声让人深感空谷足音之美。
⑤周有光先生百岁前后的文化散文,振聋发聩地提出了“科学一元性”“ 双文化论”等新的理论观点,厘清了一些复杂的世纪难题。
⑥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工地上,挖机轰鸣,铲车穿梭,数百名工人忙碌不停,紧张建设中的异地扶贫搬迁的几栋安置房鳞次栉比。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老头》 | 法国小说 | 巴尔扎克 | 现实主义 | 《人间喜剧》 |
B | 《逍遥游》 | 先秦散文 | 庄周 | 道家学派 创始人 | 鲲鹏 |
C | 《归去来兮辞》 | 辞:一般押韵古代文体 | 王羲之 | 归隐田园 | 死生亦大矣 |
D | 《马嵬》 | 七言古体诗 | 李商隐 | 借古讽今 | 在天愿作比翼鸟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句子出自的作品依次是( )
①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
②你又来做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做什么呢?
③“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
④哎,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
A. 《巴黎圣母院》 《红楼梦》 《雷雨》 《大卫·科波菲尔》
B. 《高老头》 《水浒传》 《雷雨》 《巴黎圣母院》
C. 《大卫·科波菲尔》 《红楼梦》 《家》 《高老头》
D. 《大卫·科波菲尔》 《红楼梦》 《家》 《巴黎圣母院》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遗失在秋街上的梦
若能回到西周,我定然要挑一担布,嗤嗤地到水海子村贸丝,寻见那位美丽的姑娘,等待她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然后幸福的醉去。
曾以为,在这化佛山下,会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三间茅屋,两把藤椅一壶茶。闲时劈柴喂马,乘白云,沐微雨,到田野里去锄瓜。然而,十几年后,不见了白云,消失了微雨,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茫茫千里的滇西彝山腹地,有山名曰“化佛山”。山上树木参天,藤树缠结,遮天蔽日,令人想到“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的爱情歌曲。林中小道,谷幽路转,溪水潺潺,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山下良田千亩,农舍烟缭,仿佛桃花源一般。自明代其就有很多高僧在这清幽之地修行,“万年修来化佛去、修身养性第一山”。
山顶有一条街,就是著名的秋街。秋街还有两个别名:响鼓地和花街。相传,地底埋藏着一面巨大的战鼓。登临之际,用力跺脚,地下会传来似有若无的沉沉鼓声。这里,满是野花野草,从春到秋,花香四溢,于是又有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名字——花街。
花街确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也许从西周开始,这里就有赶秋会的习俗。立秋之日,化佛山周围村寨的青年男女,自带糕点水酒,聚到秋街,在华盖般的古木浓阴下,弹起弦子,对山歌,唱小调,跳一场欢快的左脚舞①,传达爱意,交换信物。用歌声唱出他们爱的乐章,用舞步迈出他们爱的行程。年复一年,演义着无数让人沉醉的爱情故事。
那一年,刚从学校毕业,到化佛山下小城工作。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年轻啊!花格子的衬衣,石磨蓝的牛仔裤,擦得锃亮的皮鞋,加上弯曲微卷的头发,连自己都感觉帅气、精神。也是立秋,我被村里的好友阿亮扯着,来到秋街。那还是纯粹的“村姑时代”,平日闲聊,总是说起村里姑娘们多么美丽,多么温柔,那质朴与灵巧,又不乏痴情,竟如远古时代的钟情女子一样。如今,终于能够和她们近距离亲密接触,机会何其难得!节日里的秋街欢快热闹的气氛,仅用“美女如云”一词真是难以道尽。因为是当地人,阿亮自然是赶秋会的“油条”了,仿佛整个秋街上的姑娘他都认识,一会儿拉着姑娘们跳脚,一会儿又在青松树旁茶花树下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和姑娘们玩笑。偶尔还大胆地和姑娘们动一下手脚,羞得姑娘们远远跑去……
也许跳累了,阿亮终于约我和他最要好的几个姑娘在林间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喝着姑娘们带来的甜甜的水酒,一群青年人,在既羞涩含蓄又毫无遮拦的说笑中相互熟稔起来。就在分手的那一刻,那个始终微笑着默默不语的姑娘羞赧地向我走来,把一双鞋垫塞到我手里。还没来得及致谢,她就低下头,一转身,跑远了。哦,“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经不住凉风的娇羞”,脑子里即刻出现徐志摩的诗句。
在我再三的追问下,阿亮向我介绍了那姑娘的情况,说她是山下水海子村的……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毫无意料时出现。就在那秋街上,就在那姑娘低头娇羞的那一刻,仿佛那个美丽的梦就开始了,那句诗,始终如刀刻一般,挥之不去。一份亲切,一份怜爱,一份思念,在思绪中弥漫开去,溢满了秋街。
于是我努力去翻阅着那山、那水、那村庄,得知了化佛山下那些美丽的村庄,水海子、新房、大平地、小石桥……
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下一个立秋日到来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去出远差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我一直想,那美丽的姑娘一定站在秋街上向着远方的山路上眺望,不见我的到来,是否也“泣涕涟涟”?只好数着日子等待着下一个立秋日。
终于,又踏上那通往秋街的山路。我想像着村口姑娘的“载笑载言”,低着头,一一细说着别后的那份思念与深情。可是,当我站在当年与姑娘分手的秋街上,忽然发觉秋街已不是过去的秋街了——没有了三五成群嬉笑的村姑,也没有了欢快的舞蹈和盈盈的笑脸。只有那卖电子手表的小贩,高声喊着,叫卖得热火朝天。失落,莫名的失落;紧张,莫名的紧张。莫非我再也不能遇见那美丽的姑娘?我可是连她的名字也还都没有问到……
从秋街回来,我发疯般地去寻找阿亮。结果是他到青海湖挖虫草去了,多年杳无音信。找个理由走访水海子村,姑娘人去屋空,只有蛛丝网儿织在窗框上,人说姑娘们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很想打探那送我鞋垫的姑娘姓甚名谁,可又无从问起……
姑娘送的我鞋垫至今还好好珍藏着。谛视着那细细密密的线纹,仿佛绣满了密密的情缘和时代的密码。但无论如何,也弄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上千年的村姑时代摧毁,涤荡得不留一丝痕迹。那化佛山上的秋街,不知当算我梦开始的地方,还是伤心开始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先前肯定不叫这个——那烂漫的秋街,那传说千年的爱情,怎么会和“化佛”二字有关呢?
十几多年过去,恍惚中总是感觉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遗失在了化佛山,在秋街,总想去找回。再次走在秋街上,当年跳左脚舞的响鼓地已被一条公路穿插得七零八落。秋街仿佛更加热闹了,还是美女如云,却个个如香港女郎。我知道,她们是村姑们的后代。当年的村姑们,老态地坐在远处,以兜售山货、土产为生。她们依然静默,或许在想着当年的情郎吧?那是在默默地祭奠着一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我无目的地在秋街上走着,仿佛要寻回什么,但分明是更加失落了。山水依旧,花木繁盛,响鼓地踏上去,依然沉沉作响。节日之际,旅游的人们来了,花街随处可见整装待发的游客。附近的村民在山林间来往穿梭,有的用牲口驮,有的用尖底篓背,那是他们要卖的货物,开汤锅用的食物和水。一张三色布摆一个货架,一块草地就能摆一个地摊,有射箭的,有打气枪的。花街一侧高大林木里仍然有左脚歌舞表演,弦声清脆悠扬……
可是,梦中那质朴、美丽的姑娘,那甜蜜的酒水,还有油条般的阿亮,都到哪里去了呢?你们还在其间吗?
(取材于李光伟同题散文)
(注)左脚舞,彝族的一种传统舞蹈。
【1】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B.作者毕业初到化佛山之际就产生了“抱布贸丝”的遐想。
C.本文描写的爱情故事,是作品的主体,承载着文章的主题。
D.本文有实写,有虚写,虚实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味。
【2】对下面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出自《诗经·氓》。“将”,读qiāng,意思是“请”。
B.羞赧:羞涩;指因害羞而脸红。赧,读nǎn,指脸红的样子。
C.杳无音信: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杳,读yǎo,意思是没有踪迹。
D.谛视:认真地察看。谛,音、意都与“真谛”的“谛”相同。
【3】本文详细叙述了秋街赶秋会的习俗,从全文看,其目的是什么?
【4】联系全文回答:作者说“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遗失在化佛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遗失的原因何在?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6】《论语·子罕》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结合本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庄子《逍遥游》)
(2)静言思之,_____。(《诗经 氓》)
(3)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苏轼《赤壁赋》)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荀子《劝学》)
(7)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8)蒹葭凄凄,_____。(《蒹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
(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借美女被众女造谣中伤,比喻自己有政治才华却被诬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_____,________”的愿望,反衬了诗人当夜的孤寂。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比兴手法表达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写每到秋天,山林之中寂静,常传来凄凉之声,接着引用了 “ _______ ”这两句歌谣表现渔者的艰辛。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一句写诗人被贬官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一句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 。”
(2)郦道元《三峡》中“ ”一句,把春冬季节三峡山水草木的特点概括无遗。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正是因为“ , ”,才能对世人的称赞和诽谤不动于心。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与“古之圣人”仍然从师学习对比,批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2)在《雁门太守行》中,李贺描写将士们不顾恶劣环境,连夜驰援、英勇作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B.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C.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其间的感慨又可想而知。
D.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强化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比,例如,“十五”和“五十”的对比,“四壁空”和“百忧集”的对比等。
E. 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化为一股股情感激流,回旋跌宕,悲愤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2】“悲”贯穿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 年,会试第一。选庶吉人,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鈜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鉉、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 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 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 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 ”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摧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职,数谓人:“使 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 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
援曱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 兵四起,败缋。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淸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 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淸受赏/都御史汪錠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未/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 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C. 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 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帝的行为;大将 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 赵春时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C. 赵春时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宼入侵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追击己经离开两夜的敌军,最终广武遇伏而被打败。
D. 赵春时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员躲在坚固的城 中,赵春时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
(2)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
15、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十字路口”,是进是退,是左是右,这需要抉择的勇气,更需要智慧。当今世界变局百年未有,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站在了二十一世纪的“十字路口”。
请以“站在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有逻辑性,表达得体。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