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东清远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开发出具备智能识别、系统操控、自动化生产等多项功能的智能机器人,而且它还是解决制造业人力成本飙升的利器。

    B. 人民日报客户端一款上传个人照片即能合成不同年代军装照的H5产品,在微信 群和朋友圈里被广泛分享,最高在线人数峰值一度接近25万多。

    C. 一个孩子只有大量阅读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归纳和积累,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

    D. 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的第一时间,有关部门立即紧急采取措施,有序疏散景区受灾人员和游客,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美的民族,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___________这一点的,园艺家们在不大的空间里,对山石水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进行巧妙的布置,于是_____________迭出,____________,令人流连忘返。

    A.质疑 胜景  巧夺天工 B.置疑 胜景  鬼斧神工

    C.质疑 盛景  鬼斧神工 D.置疑 盛景  巧夺天工

  • 3、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 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 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 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礼让斑马线不仅是文明行为,更是法律规定。新交规出台后,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B.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精准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才会让祖国大地表里山河,山更青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

    C.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家书因寄寓着亲情、艺术、历史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D. 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 5、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

    ②胸襟狭窄、气量狭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此耿耿,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的了。

    ③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的有小的,也有不大不小的。

    ④如前人史播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

    ⑤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

    A.③①⑤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①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

    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

    B.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形成各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不同民族人民共同的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只要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写作题材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文学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然而直到1998年,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

    D.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蟮的洞穴的原因。

    (2)杜甫《登高》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复杂的感情融入了诗句。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久谪归来,感慨人事已非、恍如隔世。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体现了作者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况在《劝学》中提出,要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错误的人,就应做到“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富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况的激烈,画面感人。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指出“ ”,而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两句,直接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道 尽无限悲愁之绪。

    (2)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前有一段小序,诗的正文中与小序所述“偿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有关的诗句是 "______”,与“委身为贾人妇”呼应的句子是“_____”。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指出在“_____,_____”这两种情况下国家一定会灭 亡;而忧患意识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诗首句描写,而后诗首句记叙,起笔虽不同,但是均点题,且都营造出送别时的气氛。

    B.前诗颔联“泪沾巾”的场景,正是典型的离别悲伤场面,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王维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C.前诗重在写分别时的场景。抒发离情的同时又有着思乡之悲;后诗写了分别之时和分别之后的场景,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D.这两首送别诗虽然选材均一般,却能通过各具特色的写法,表达送别友人时的憫怅心情和悲伤之情。

    2这两首送别诗在抒发送别之情时,均借助了景物,但具体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之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隔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治长)

    材料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材料三: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将。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见,颜回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四字词语)的特点让人非常赞赏。

    2评析孔子在颜渊死后,拒绝“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的行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与知乎网络平台联合发布了一个名为《重逢》的微电影,以纪念建党百年暨五四青年节。电影以2020年6月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而英勇牺牲的24岁的肖思远烈士为原型,讲述了在他牺牲后,他的奶奶辗转前去看望他的女朋友,并在回家的汽车上通过镜头的时空交错与他“重逢”的感人故事。镜头借着肖思远奔往边境支援战友的身影,依次带出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一代又一代人穿过枪林弹雨的身影。

    片尾主题曲的歌词也令人动容:“……逆着时光的川流,寻找百年前少年模样。每缕风都是你的亲吻,每条路上都和你重逢,你的远方是我的序章,请相信我会做得更好。每阵雨都是你的青春,每条路上都和你重逢,你的梦想握在我手掌,请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中国百年来的每一次前行,都离不开时代青年的热血和奉献。假如真的有这样一条“逆着时光的川流”,让我们可以与峥嵘百年来的时代青年“重逢”,你最想遇见哪个人或哪群人?你最想对他(她)或他们说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